满洲国时候的瓷器有价值吗?
在1932-1945年日本在伪满洲国境内建立的法西斯傀儡政权"满洲国"。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实行了军事掠夺、搜刮的政策,垄断了东北地区的制瓷工业。日本当局把在东北地区获取的珍贵资源和廉价劳力大量用于制造陶瓷仿制品,作为商品在国内外销售,尤其是向其占领区的各国倾销。如1941年日本当局强迫4千名朝鲜人在黑龙江的五常建立了制瓷厂,专门烧制仿古瓷器。日本还把中国内地著名的景德镇和磁州窑等地的工匠大量劫掠到东北去烧制瓷器。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共办起数十家大型的官僚瓷场。
这些瓷器从胎釉和造型上说,都有些粗糙,缺乏火候和功底。但在制造技术上也有不少独特之处。其粗制的古瓷器多外销,精细的瓷器则大多作为日本侵略者内部使用。在日本投降后,东北的陶瓷厂有部分毁于战火,有的被苏联红军掠往乌苏里江对岸。有的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缴获,有的随国民党军队撤往台湾。还有的散落东北民间和流入市场。所以解放后在东北的一些公私收藏单位和个人手中还保存有不少日本制造的日用和陈设、仿古等品种的瓷器,其中有不少瓷底有:龙江、五常、朝阳、牡丹江、铁岭、本溪、新民、洮南和东京町及伪康德年款。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日本侵华史的研究和对日本侵华罪行的不断揭露,在东北等地发现的日本制造的瓷器不断出土和被收藏界发现。由于这些瓷中不少是日本侵略者掠夺和利用我国的瓷土、名窑技术制造的,从文化上来说是侵华和掠夺的一种物证,有一定收藏价值。但由于这些瓷器是作为战争时期商品大量生产的,并没有在技术上与国内民窑在艺术上有多大差别,因而作为艺术品种和收藏价值上来说,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