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八卦银元价值几何?
银元作为清朝、民国时期重要的流通货币,其数量品种极为繁多,而且其中许多种类本身在铸造时的数量就不多,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等特殊原因,存世量更是大为减少,因此收藏价格一路高歌猛进,以短时间内的惊人涨幅给广大收藏爱好者以极大的震撼。银元收藏热潮在各地悄然兴起,有关银元的研究以及收藏行情日益火爆。
我国的近代银元,一般是指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由政府发行的制式银元,清代中期以前,尤其是清代早期,各地生产的银质钱币,因其重量、成色不一,在民间交易中不能通用。所以不能把清代早期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铸造的银质钱币定名为银元。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省制发银元银币较多,其图案各异,有肖像、文字、动物、植物、风景、八仙、八吉祥等等,这些银元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中,中华民国军政府造龙银,又名“金本位”,作为民国初期袁世凯用四川地方币铸造的私币,由于铸造时间短、发行有限,存世量相当稀少,因而十分珍贵,被我国近代银元收藏界公认为银币之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清帝退位,南京政府完成统一,废除铸币局,成立中央造币厂,民国军政府因铸币厂有限,只在四川成都造币厂铸造银币。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于五月底下令停铸“四川银币”。因此“民国元年造四川银币”铸行时间极为短暂,再加上该币是具有特定时代背景、反映特定事件的实物货币,铸造地又远离袁世凯统治中心——北京,故铸量极少,存世量也不多,极其珍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该币面值壹圆,正面中心为一“民”字,字外环以珠圈,珠圈外上缘、下缘分别用大篆体镌铸“中华民国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左右两侧分铸五瓣花蕊,象征共和。背面包袱国徽与嘉禾图,寓意丰收和吉祥。图下方为“壹圆”货币单位。因其正面图案有一“民”字,故习惯上称为“民版四川银币”。由于该币背面的国徽(“双龙旗”),与清帝退位后的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不符,民间通称“汉版”。
“双龙八卦银元”系南京“天朝银行”所铸,因未发行流通,存世数量极少,历来为钱币收藏家极力搜求。如1931年在天津举行的“北洋战争纪念馆”展览会上,一枚“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亦称四川双版币)价值40张“袁大头”,即合币值二倍。1933年10月10日,在南京举行的纪念“双十节”古玩展览会上,一枚“军政府造四川银币”价至200元,当时袁世凯像银币只合7角。《银元研究》1990年第15期介绍:“1984年北京拍卖会上一枚民国军政府造四川银币标价2.8万元”(《上海金融》1992年2期载为2万元)。2001年以来,“军政府造四川银币”拍卖成交价一般达10万—30万人民币。目前,“民字币”存世量极少,据不完全了解,仅20余枚。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好转,民国银元的价值也将水涨船高,一些比较昂贵的珍稀品将会有更好的表现,如中华民国军政府造龙元(金本位)、四川银币、袁世凯像洪宪纪元飞龙币等。
收藏价格总是跟随存世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民国军队的激烈征战,存世银元遭到大量消耗,以致一些原本普通常见的品种现在越来越难遇见,目前市面上的银币大多为高仿赝品。在收藏、投资者的追捧下成为“千金难寻”,价格一路攀升,2005年在公开场合拍卖的“民国军政府造四川银币”,成交价达30.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