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紫砂杯有收藏价值?
紫砂器自明代中后期兴起,至晚清民国,经过三四百年的积累,不断传承和发展,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名家辈出,精品众多,故而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在市场上数量最多,最受追捧,也最容易保存和流传。同时,与古籍杂项相比,紫砂器更易获得,价位也相对亲民,因此颇受大众藏家青睐。
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盛于明清,清代紫砂壶艺经过康熙年间百余位名家的苦心经营,至乾隆朝更趋繁荣。壶艺名家辈出,茗壶精品迭现,时大彬弟子陈鸣远可与“四名家”、“六大家”相比肩,史称“壶艺泰斗”。陈氏以金石家治印之法做陶艺,所制茗壶巧夺天工,妙造自然,壶镌诗文雅致,书画相济,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有清一代的紫砂制作进入一个黄金期,清晚期紫砂壶,以其制作精良、数量大种类繁多、名家辈出等特殊的历史属性,成为紫砂收藏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晚清民国紫砂壶价位相对较低,品相好,且存世量较明初清前期紫砂壶更多,因此是时下收藏市场的热点品项。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制壶家人数众多,有留名的即达两百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顾景舟、冯桂林、吴云根、王寅春、蒋蓉、朱可心等七个人。
对于宜兴紫砂收藏投资而言,年代久远的东西少之又少,价格也在高位,一般人很难参与。所以作为普通玩家,从晚清民国时期的宜兴紫砂着手,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清末民国期宜兴紫砂存世量相对较多,价格也较为合理,这个时期的紫砂创作,既有相对传统严谨的一面,也有较之前更为活跃宽泛的一面,具有较高的可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