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窑瓷器升值了吗?
清代民窑早期与官窑并行,但质量与官窑有较大的差距。从明朝后期开始,随着皇权的日益腐败,使得官窑的质量也每况愈下,而民窑陶瓷却在不断发展,尤其到了清朝的康熙、雍正和乾隆朝时期,使中国民窑陶瓷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官窑民窑相互竞争促进水平进步
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腐败及对制瓷业的重视程度降低,导致民窑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甚至官窑的一部分产品也要在民窑中生产。官窑与民窑的相互竞争促进了制瓷工艺的空前发展,使之达到了历史高峰,“官搭民烧”就成了当时的一种制度。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清康熙青花三友五子纹将军罐,底部钤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从款字的风格看应出自画工之手,器物的造型、青花及绘画风格也具有民窑的特点,是一件“官搭民烧”的清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