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镖箱什么材料做的?
镖箱通常由一整段黄花梨或铁力木等坚硬的木料切割凿空加工而成,呈扁方形或方柱形,顶上盖板和侧面箱板由合页连接,四周箱板以木栓插销固定,箱盖上亦有金属环扣方便悬挂。箱内一般分上、下二格以上,以长木板横搁隔断箱体空间,上层空间较小,其内放置各种重要文书、银两和重要钱物及干粮食物,下层放置日常用品和个人物品,这种设计使镖师一进入镖局就能知道其私人财物和重要物品被安置在哪个镖箱内,从而便于就寝休息。镖箱的制作十分结实,四角及箱盖板内以铁皮包裹加固,四角一般突出高起,顶盖板呈上弧形,这样可避免箱子被尖锐物戳伤并受潮腐烂。
镖师携带镖物出行时,两镖师共乘一匹马,坐骑双鞍,前后坐二镖师,后面镖师双脚叉骑在马背上并用手控制缰绳,前面的镖师用双手紧抱镖箱。如遇雨天行路,还要使用一大罩布把人和镖箱、马匹裹起来,即所谓的马布,以防雨水漏入镖箱内。
镖行的镖箱是镖师装财宝的地方,十分安全。即使骑马的镖师被劫匪杀死或活捉,也万万打不开那用硬木做出、外面用厚铁板包裹的箱子。据传说,清末民初,一位山西镖师带着镖箱走镖,途经河北时,被一山寨围困。山寨首领知道镖箱中装有不少金银珠宝,便命人不惜一切代价攻取镖箱。他们生起大火,烧红了铁块,去烫箱子,用烧红了的烙铁去烙箱子,还倒上滚油、泼上汽油点火烧箱子。总之,能想到的办法全用上了,但镖箱却毫发无损。
劫匪们用尽办法不能打劫镖行中的镖箱,只有去打劫普通商行了。有一次,他们打劫一家商行,这家商行所用的箱子比镖行的差多了,可就算这样,劫匪们累死累活也打不开箱子。没办法,只好架起大锅,点上大火,把箱子整个倒扣在锅上烧着。好长时间之后,木箱烧焦了,盗贼们终于打开箱子,把箱里的东西都抢走了。后来,人们知道了商行箱子里的东西全被抢走,镖行箱子里的东西一点没少的消息之后,都非常纳闷,就去问当时被劫镖行的镖师。镖师笑了笑,指着箱盖下一行小字说:“你们自己看嘛!”人们一看,只见箱盖下有行小字,“不怕斧凿,不怕火烧”。人们十分惊奇,问镖师这里面有什么秘密。镖师说:“秘密很简单,我们找来最好的木料,做成箱板,然后找来同样大小的铁板,用桐油和鱼胶,再加上大烟、花椒等熬成糊状溶液,把木板和铁板粘合在一起,放进大锅里煮上七七四十九天,把木板煮透了才算完。这样做出来的箱子,当然不怕斧凿,不怕火烧了。你们看箱子下面这层木板上,还有铁板和木块的轮廓呢!”人们一看,果然有清晰可见的轮廓形状。“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的学问呀!”人们感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