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水画名家有哪些?
龚贤 清代中国画家,书法家?。原名岂贤,字半亩,祖籍江苏昆山,流寓江苏南京。师从陈洪绶、陆逸。工诗文,善行草,精于山水,独创“积墨法”,自成一家。他的画笔法多变,墨色浓厚,层次分明,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苍茫林壑和烟雨迷蒙的气象,有沉雄博大之风。
王翬 清代著名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少时家贫,跟颜晖学习,后经王鉴和王时敏培养、指点,艺事益精。其山水融汇南北诸家之长并参以宋元诸家之法。他画风精密不苟,着色山水尤为工细清丽,笔法寓巧于拙,秀雅中见浑厚,晚年成熟作品,“布境设景,烟云飘渺”。
王时敏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王鉴重侄婿。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祖父王锡爵,曾为明朝首辅。父亲王衡官至太常寺少卿,著名戏曲作家。他幼时即聪慧好学。清兵南下后,他隐居不仕。晚年以卖画为生。少好绘画,宗法董其昌,画“摹古”之风,远师黄公望,尤对董源倾心。皴法以披麻为主,兼用解索、牛毛皴。画风受吴门派影响,着意笔墨技巧,追求笔意墨韵,多描写“高士”闲逸题材。
王鉴 清初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字玄照,后改字圆照,号湘碧,又号染香庵主,江苏太仓人。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明末进士,崇祯年间官至廉州府知府。入清后以病辞官,家居太仓,课士自娱,王鉴少时尚武,中年喜好书画,收藏甚富,曾得元吴镇、黄公望、倪瓒、王蒙真迹,故临摹元四家,功力深邃,中年以临仿古人为乐,喜仿董源、巨然、吴仲圭和黄公望。他初学董源,后习董、巨,深得吴镇神髓,晚年力追黄公望。他喜用干笔,皴法喜用披麻,解索皴,层层皴擦,干笔繁点,用墨浓重,善以浓淡墨区分景物的远近高低,作品具有深厚的“书卷气”。
吴历 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性情耿介,在“四王”、恽寿平等画家中,他不依附于任何人。为“清初六家”中最年轻者。他画山水初师王时敏,后兼学王蒙、恽寿平,并参以宋、元各家。造诣深湛,所作山势雄厚,笔墨酣畅。设色山水,清丽典雅,独具一格。亦能花卉、兰竹、人物、道释,多写生意,尤能传神,与恽寿平并称“吴恽”。他又是一位音乐家,通音律,曾为可庵和尚《琵琶行图》作谱。他与耶稣教传教士多有交往,1669年(清康熙八年)秋携琴访澳门天主教堂,后赴广州、香港。10月赴越南,随后在安南等地旅居12年,专心研习音乐和绘画,与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友谊。晚年返回故里,并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恽寿平 中国清代著名画家,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更字正叔,别号南田、白云外史、云溪山人,江苏武进人,恽向之孙。王时敏弟子,擅田山水、花卉、人物、走兽,亦工诗文。山水初以黄公望为宗,后出入唐宋诸家,自成一格。他创作“没骨法”描绘花卉,将王xF米氏父子的“点染”山水技法用于设色花卉,在青藤、白阳的写意花卉基础上,自立门庭,形成了独特的“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