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绞胎琉璃有收藏价值吗?
清代绞胎琉璃工艺是琉璃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清代绞胎琉璃在继承明代绞胎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清早期沿用了 明朝后 期的烧制技术,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帝王的喜好,工艺也达到了鼎盛。
乾隆以后,随着国力的衰落,绞胎琉璃工艺也逐渐败落。乾隆年间的绞胎大都有款,有“乾隆年制”或“乾隆御制”款。也有“乾隆年制”四字款而无盖的。清末民国时期还有烧制,但 已经算不上 是正宗的宫廷之作,水平也大不如前。
清代绞胎琉璃的款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刻款,另一类是暗刻款、款字在花纹里面。刻款有楷书也有篆书,暗刻款字有篆书也有楷书,刻款有四字款也有六字款,四字款有“乾隆年制”或“乾隆御制”,也有“乾隆御用”款,六字款多为“大清乾隆年制”。仿仿制品的款字比较粗糙,字口边缘漫漶,底部多不规正,胎体较薄,内壁的花斑流痕呆板,也不够自然,缺乏活力。
清代绞胎琉璃传世品比较少,收藏价格很高,而且还在不断攀升,民国期间制作水平比较高的绞胎琉璃也有一定收藏价值。绞胎琉璃存世不多,一般收藏者可以考虑收藏制作水平较高的民国年间的绞胎琉璃仿品,这类作品在一些古玩城或者琉璃厂等地方可以见到,价格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