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十钱值多少元?

付馨妍付馨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银币、纸币、铜币并用,价值相当的货币单位名称不一,银子的基本单位是两,纸币和铜钱用弍、文计价。这些单位之间不是十进位,相互折算比较麻烦。银子的两、钱、分、厘单位之间是十进位 ,1两合10钱,1钱合10分,1分合10厘。晚清时银子普遍以七钱二分一两论价,所以一两合七钱二,一钱合83.33分。

清末,流通纸币有官银和银圆两种单位,官银的主币是银元,弍与分的进位是十进位,1元合10弍,1弍合10分,其弍与银子的钱数相等,1弍合1钱,所以,1元合7弍2分。

朝廷发行的制钱单位是文,与钱单位为钱文。因地区不同,钱、文比价不一,从80文一钱到200文一钱都有。清朝末年京畿地区通行的制钱是100文一钱,1钱合1弍,合100文,所以,1弍合100文,1元合71 20文(即7120文)。各地钱贱则100文以下,如1比90文,那么当地1弍合90文,1元合6480文。

民间流通的铜币有铜圆和铜分两种,圆与分的进位是十进位,1枚圆币(铜圆)合10枚分币(铜分)。铜圆单位与银两、官银、制钱等价币折算关系各地不一,从1枚铜圆合24文制钱到37文都有。清末京畿通行为1圆合30文。各地钱贱铜圆即贵,如制钱1钱合90文地区,铜圆1枚约合36文,以此类推。所以,京畿地区当时1元合23.33圆(3 2/3枚铜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