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碧玺朝珠有收藏价值吗?
古代佛教徒常持念珠计数修行的次数,后来衍变成一种装饰品。它作为一串珠子,成串的玉珠,佛教认为有辟邪、祈福、保平安的作用。清代皇帝信奉佛教,将念珠衍变成为一种饰物,名曰“朝珠”。为区别于普通的念珠,朝珠在原料、制作工艺、造型、色彩、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使之成为皇室成员的专用品。
碧玺因为颜色通常都很丰富,有些还具有变色效应,非常美丽,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红宝石(diamant ou paria,即pigeon blood ruby)的称呼共用,因为red tourmaline在颜色上和红宝石是非常相似的,通常呈三角或四方柱状。碧玺因为极富变色性、颜色多样、透明度高等因素,在17世纪,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都对碧玺感兴趣。碧玺也通常被切割成刻面型的宝石,制作成各种首饰,碧玺的产量不算很高,优质的碧玺十分难得。
据传,此串碧玺朝珠是慈禧太后所佩戴之物,历经百十年,依然光彩照人,色彩艳丽,品相完好,是件价值不菲的清代皇家饰品。据专家估价,该朝珠可值几十万。朝珠是清代帝后大臣礼服的配饰,并在清代典章制度中有明文规定,其质料、颜色、珠数、圆珠个数、绦绳颜色等都有严格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