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造假成本高吗?
古代陶瓷的仿制品和假货虽然制作粗糙,但其成本却很高。仅从原料加工来说就和真品制作时花费的成本差不多,而且古代的陶瓷是制作数量极大的日用品,并不是某种奢侈品。
造假者在作坊中制作仿品或假货时首先是对原料进行淘洗。因为古代陶瓷制作的原料是粘土质原料,普遍含杂质较多,而且制成品的烧成温度不太高,只有七八百到一千一百多度,所以淘洗是主要的提纯手段。我国古代制瓷工匠使用淘洗的方法和后来人们淘金的方法类似,将选好的原料放入盛有清水的淘洗池内浸泡,然后用木棍用力搅动。粘土质原料极易吸水膨胀,浸水后呈泥糜状,这时较重的固体杂质沉于池底,而泥糜状的粘土质原料和较细的杂质就漂浮于水面。然后将池面上的稀泥导入第二池,再兑入清水进行又一次的搅拌淘洗。这时池底沉淀的则是较细的杂质,池面的稀泥含杂质更少。然后以此类推,进行多次淘洗,直到完全除去杂质,再将池面的稀泥导入沉淀池中使水分自然沥干。水份沥干后形成很软的泥块,将其从沉淀池中取出,放置在背风阴凉处晾干备用。仿照真品制作的仿制品在这一点上耗费的材料和真品消耗的材料是同等的。
用现代的方法提纯粘土质原料是采用比重去杂法,使用具有更高比重的液体代替水,将粘土质原料浸泡其中,再用电动搅拌器进行搅拌,分离出来的杂质可以通过倾斜容器直接将杂质和重液倒出,然后再将剩下的重液和粘土质原料分离。在提纯过程中,重液可以重复使用多次,粘土质原料用容器沥干后取出即可。如果要制作仿品或假货的话,就使用上面介绍的去杂方法和真品一样的提纯度进行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