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楷书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评论: 唐穆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圣政》三十二卷,以颂德政之善者,而述玄宗即位以来至大和中,凡七十四帝之事,书满一百卷,每卷用名公卿三人或二人书名,其字皆欧、虞、褚、虞及颜、柳也;其末一卷,则请皇帝命大臣书以献,且言欲别集古之名臣为百馀人者,以为继篇。时太师国公牛僧孺固让不获而后受命。乃以请太师鲁国公杜叔瑜与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义方、中书舍人京兆韦贯之同书其后焉。
初,太师与诸名公既各书一事毕,会合为一卷。而仆自少好习斯文,遂自为一篇,题曰《行状》云……今将进之朝廷,必欲追摹前迹,庶几得见诸公之真貌尔。仆尝闻先朝元相国公谓仆曰:‘吾于书唯见颜鲁公书,尤爱其忠义奋厉之气,所谓文章有益于世者,不过如此。’又仆幼年从公游,闻其论书亦云:‘用笔之意,盖出自然。贵乎轻举而又稳秀,此乃右军所谓“势来不可遏,意发不可止”者也。’(《何文琼墓志铭》) 由上述所引可知,在唐代,何家书的地位就已经很高了:“初,太师与诸名公既各自书一事毕,会合为一卷。”可见,当时何体的作品已经与“楷书四大家”的作品混编在一起了。
作为“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对欧阳询的评价并不高,但是,对于何绍基的字却是极尽赞美之词,而且专门写了一篇《何君墓志铭》来称赞他的书法,这是后话! 至于清代学者刘熙载在他的名著《书概》中所做的评价,就不多说了吧。。。 我认为:就历史影响而言,何绍基的书法要远远超过赵之谦和康有为这两位清末民初的书坛领袖人物;而就艺术本身来说,他又是清代碑学运动中一位不可多得的中坚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 我个人觉得,要想真正了解何绍基的书法艺术成就,还得多看一些近现代书法家对他的研究著作——因为现当代人对何氏的字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所以比清朝人的评语可信度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