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弥勒佛价值?
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就“多子”而言,在佛教里面,“多子”实际上就是“弥勒菩萨”的别名之一。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代时,印度的学者、高僧们见到中国的佛经都是由梵语翻译过去的,而中文经文中却少有直译的梵文词语,因此他们认为中国所传的“弥勒菩萨”应该是印度语系(印欧语系)的称谓,应该为मिल्के。
后来他们查阅多种文字的佛经,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中的弥勒菩萨叫做“牟耆”(Muci);汉传佛教《华严经·世主因缘品》中的弥勒菩萨为“弥丽”(Mil);敦煌遗书中出现的《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所闻经法》的“弥勒菩萨”是“密栗”(Mila);而西藏、蒙古等地区流行的佛教典籍中的“弥勒菩萨”则是“米勒”(Mel.)。这些名称虽然音译不同,但是都来自同一个古印度语族的词语——मिलक (miliṣ)。因而,这个词语又被译为“弥勒”。
至于这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印顺导师的说法,是指“仁者”或“慈者”—— “弥勒”实际上是一个尊称,相当于我们汉语里面的“仁者”“善人”“大师”等等。 基于此,“弥勒佛”也就是“仁者佛”或者“慈者佛”。
关于“弥勒”,还应该提及一种叫作“梅檀”(miṣraṇa)的树木。这种树原产于印度,树叶狭长而尖,花黄色,果实圆形且黑色,种子白色,可熏香,有浓郁的香味。据说这种树的叶子被用来浸泡在水中洗澡,可以消除身上以及头发里的脏东西,具有清洁功用。
这棵树在汉语中称为“没檀”、“抹檀”或者“梅檀”。在现代汉语中,“梅”字还有“没”或者“磨”的字形。 而在古代汉语中,“梅”字的字形与“眉”字一致,“没有梅子”写作“眉子”或者“无眉”。
由于汉字简化,“眉”的繁体字字形已被废除。不过从“眉毛”的“眉”字来看,仍然可见“梅”本来自“眉”的古意——这也许是因为“眉”字的古义指“黛色”,类似于英语的“mauve”(淡紫色)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