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书法之妙?

庞嘉山庞嘉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何绍基字子渊,号蝯叟,湖南道州人氏(今属湖南省),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进士,授编修。咸丰年间曾先后担任四川学政和山东学政、翰林院侍读等官职。同治二年(1863)后定居四川安乐堂,主讲成都花蕊书院长达二十余年之久。晚年定居长沙,以教学著述为业。 何绍基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初从颜真卿入手,后又学欧阳询、虞世南等人,最后融贯汉魏诸碑,上追秦汉篆籀,广采博收,自成面目。他的书体由“颜底魏面”到“颜面魏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楷书结体方正,瘦劲挺拔;行书笔势流利,潇洒疏朗;草书则纵横跌宕,天趣横生。同时何绍基还擅长隶书,他吸取了汉《衡方碑》的笔画特点,兼有魏碑的笔意,被世人称为“何体”。另外他对篆隶也颇有研究,并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一书,可见他是一个多面手式的书家。

何绍基一生著作颇多,其诗词、古文、经说都有很高成就,但后世传世的却很少。他的书法却是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碑刻作品《道州何君礼贤祠记》最为有名,被称为“唐碑第一”。此作用笔凝重而流畅,结体开张,气势宏大,充分体现了何绍基在书法上的造诣与功力。另外,他在北京和云南等地所书的摩崖石刻以及他的墨迹也都极具艺术价值。由于何绍基精于篆隶,而且他也十分注意篆隶用笔的方法,所以他的一些小楷也十分见功夫,如他所写的《论五言诗》的小楷便是如此。 在我国古代,一般来讲,擅长行草的书家大都不喜欢写楷书,因为他们的精力主要花在取法上,因此他们往往更注重在行草上下功夫来体现个人的审美追求及创作理念,对于楷书则显得有点随意。但是何绍基却是个例外,因为他不仅在楷书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行草上也同样具有不俗的造诣。这一点在他的行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的行书写得很洒脱,很奔放,很有韵味,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他还擅长作大字榜书,如他所题的“天下第一名泉”四个大字就写得端庄秀丽,苍迈遒劲。总之,何绍基是一位在楷书、行草等方面都很有造诣的大师级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他或她某方面的才华如何,而是要考察整个历史的进程来看待这个人所处的地位和他对当时乃至以后的影响力和意义所在。如果仅仅看何绍基书法的造诣的话,那么无疑他是当时的一位大家。然而如果要将其置放在整个中国书法发展的长河中去看的话,他又显得不那么突出了。

优质答主

这个嘛,怎么说呢。。。 他的字是写得比较工整、清秀的。但问题是这种字在现在的时代审美里太不“好看”了。 而且现在的人写的字比他的字大很多,所以会显得他很“小气“。 但其实他这字的风格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呢(比如包世臣); 再然后到民国时候还是很多人推崇,比如吴昌硕。 当然到了今天这种风气已经不再盛行了——这个时代的风流就是写那种大大的行草和狂放的草书啊! 嗯……我是这样想的(๑°ิㅂ°ิ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