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夏月怎么写?
“夏”字在甲骨文、金文中与“雅”相通,是坐着的“人”形,表示人在室内,指人的言行举止合乎规矩;小篆将上部的人形变成“田”(即“夏”字本义为“田野的田”),下部也由坐姿变为立姿,并增加了两条竖线,意为立正、肃立之意。秦隶和汉隶书继续向下弯曲,楷书的“夏”字的下部变成了“子”字。 那么“夏月”就是夏天的月份的意思吧~
1.《说文解字》曰:“夏,中国之人,故谓之华夏”。可见“夏”的原意是指中国之人,后引申出夏季的含义。而农历六月则称为季夏或午月,此时太阳南移,夏至已过,天气越来越热,万物都盛极而衰了。所以古人用“炽盛”(火气太茂盛)来形容这个季节。
2.《尔雅疏》中说:“夏,大也。此谓大者之月,故以为大”。因为六月是一年中最大的月份嘛! 所以这个“夏月”呢,除了上面提到的意思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哦——那就是盛夏季节的意思啦~~
3.当然,既然是大月那就必定是多事之秋,比如要举行祭祀仪式啊什么的... 祭名有“大雩” 和 “郊祀”两种。 首先说说“大雩”,古代天子每年都要亲自举行一次祭天大典——“大雩”,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大雩”的时间是在仲春卯月,也就是公历四月中旬左右,正是仲春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 这个时间之所以选择在大春分之后是因为当时气候变暖,雨水也开始增加,人们希望能够多多降雨,以解旱情。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到雨季,于是古人们就想象着上天此刻一定非常口渴难耐,急需人们的帮助来缓解旱情,因此才选择在这个时候举行“大雩祭”求雨的。而且据说古时候祭天的时候还要跳一种叫做“舞雩”的舞蹈以示虔诚之心呢~嘿嘿嘿…… 小时候听老师讲“舞雩”的故事时我就一直很好奇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舞蹈竟能受到古人的如此崇尚呢?直到长大后我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现代版的啦啦队表演呀~~~ 想想还真是很有意思的呢~
4.至于另一种叫“郊祀”的大礼也是很有名的,只不过比较复杂一些而已。 话说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便规定每年要举行两次大型祭天活动,分别在冬月和孟春卯月的冬至、春分两个节气之间进行,分别叫“冬至祀”和“春分祀”。而在夏商时期则分别称为“郊天”和“帝丘”。 这两个名字的来历也很有说法的哦。据传商纣王荒淫无道,暴虐百姓,被周武王率师讨伐,商纣王兵败自焚,周武王便废掉了商朝,自己做了天子。 周武王登基后就下令废除商的旧俗,重新制定新制度以昭示天下。为了区别商朝的旧制,周武王就把“帝丘”改成了“封禅”。又因为在周朝的首都镐京的北面有一块高地名叫“郊”,所以又把“郊天”改成“郊祀”以此来表示自己是按照周朝的制度来做这件事情的。 从这时开始,人们就将冬至祭天的祭坛称为圜丘,而春分祭天之坛则为方泽了。 5.除此之外夏天还被称为“长夏”或者“夏半” —— 因为夏天正好处于阴阳相交的阶段,白天比夜间短,阳消阴长,阴气逐渐增长。 由于这一阶段气候炎热潮湿,人体很容易出现四肢无力,精神倦怠等不适症状。再加上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下降,身体虚弱。所以古人就用“夏半”来形容这段时期的特点。同时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大家纷纷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帮助身体渡过难关。 例如吃姜祛寒发汗,喝些绿豆汤消暑清热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哦!总之只要你用心对待生活,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充满惊喜滴!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