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年间用什么书法?

隆石海隆石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永和”是东晋穆帝(343~361年)的年号,共十一年的时间(343~356年) 东汉末年张芝、钟繇以后,草书逐渐取代了章草,成为书体中的主角。到三国时,出现了曹魏的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把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锺王。 在锺王的推动下,草书进入了“一简半字,有若断而复连"(孙过庭语)的新阶段,即所谓的“今草"形态。这种以连为美的草书形式很快被广大书家所接受,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字体之一,也从此确立了在汉字书写艺术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十七帖》是王羲之书信辑录成册的第一本字帖 ,内容主要是谈些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互间的情谊。其书风正源于他的父亲王旷、伯父王廙,但又有新的突破,将“二王”家族的书学传统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不仅是学习“今草”的重要范本,也是研究东晉書法風格演变的重要资料。

“永和九年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褉之后,大家饮酒赋诗。我抄了大家的诗作,编成了这本集子……”这是南朝梁代书法家孙兴公于天监十三年 (514年) 为《兰亭集序》所作的序中的一段文字。

这个会稽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据史书记载,东晋时,大诗人谢灵运曾在此出任会稽太守,建亭造园,大兴土木;王羲之则经常来此游览,并在当地购置田产,安度晚年。因此可以说,兰亭是王羲之最为熟悉的处所之一。

公元353年的那个春天,也就是孙兴公所说的“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太守的王羲之偕同朋友四十余人,在离自己宅第不远的兰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活动——修禊礼,饮觞曲水。酒酣之际,众人各抒己见,即兴赋诗。于是就有了这部千古不朽之作的诞生。 那么,为何要把这次雅集会撰写的诗稿结集成一本集子呢?原来就在那年的三月初三,也正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去世一百周年的日子,所以,在兰亭举行的这些聚会,除了是文人之间的娱乐以外,还带有一定的祭奠性质。而《兰亭集序》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一个“哀悼”主题的名字。

伊兰芯伊兰芯优质答主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模糊,不知题主是要写行书呢还是楷书,或者草书、篆书等等。如果是要写行书的话,建议用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练习对象;如果是楷书,就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或者是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来练练手;如果是对草书有兴趣,可以试试张旭的《古诗四帖》或怀素的《自叙帖》…… 当然也可以把以上各帖合起来一起临写,以增强效果。总之先挑一个适合自己的帖子开始写吧,再然后多看看其他人的作品,比如颜真卿的一些碑刻,柳公权的书迹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