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翡翠的色根?
“色根”是鉴定师行内常用语,指翡翠饰品在抛光平面上颜色分布的发源地——即颜色最浓的地方。从颜色的“发源”处开始向外扩散的颜色,都归结为色根;而一些细小的色带、网纹或其他形态的结构,在鉴定中都属于瑕里范畴。
识别翡翠的色根,对于判断其颜色真实性和质量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判断呢? 首先需要了解影响颜色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结构、染色方式和着色剂三个因素。
【结构】 影响颜色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指矿物晶粒的排列方式。由于硬玉本身具有纤维交织的构造,所以,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结构的紧密程度越高,则越不容易出现色根(因为染料需要在间隙中扩散)。反之,则更易出现色根。但结构非常紧密未必就不会出现色根,这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判断。比如,存在少量裂纹的翡翠往往更容易出现色根。这是因为裂纹是翡翠存在的瑕疵之一,在染色后裂纹处的色会渗透进内部,这样染色的效果就不均匀了,由此形成的色根也比较明显。
【染色方式】 通常有浸泡法和填充法两种。前者是将矿物溶液或者染料浸入到晶体间隙中,后者则是将矿物粉末或染料填充到缝隙孔洞中。无论是哪种方法,最终的结局都是使得原色的部分向表面迁移,形成色晕。所以在染色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使得原本没有色根的部分出现色根。
【着色剂】 可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两大类。其中,无机颜料又可分为金属着色剂和无机染色剂。它们进入翡翠的方式不同,带来的颜色效果也会有所差异。例如,以铬为着色剂的金属染色剂可以通过离子置换反应,使Eu3+替代部分Mg2+形成铬铁矿,继而随着晶体生长而渗入到翡翠内部,生成的颜色稳定持久且不易褪色。而有色氧化物染色剂(如TiO2等)是通过气相反应,直接覆盖在晶体表面,形成的色附着力不强,容易脱落。这类染料染色的颜色一般都比较淡而且不纯正,容易褪色且难以修复。 以上三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在判断时不能完全孤立地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