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糯种是什么等级?
“糯”是指翡翠的结构,即细、匀、透; “种”是翡翠的质地,它决定了翡翠的水头(透明度)和光泽。 糯种是品种比较细腻柔和的一种。 它的结构如同糯米一样,颗粒很细,但是非常致密。所以这种种的翡翠看上去柔柔嫩嫩、湿漉漉的,很有灵气。
除了结构特征之外,糯米种的透明度也有讲究。在天然翡翠中,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之分,其中不透明的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行话说的“豆种”或者“豆色”;而半透明的则叫做“糯种”或者“糯色”;最透明的被称为“冰种”或“冰色”。
一般来说,只有颜色浅的底,比如浅色绿、淡蓝水等才具有较高透明度,可以称为“冰种”或者“玻璃种”。 而那些颜色深一点的翡翠,比如满绿、满蓝或者翠绿等,由于颜色浓重而显得混浊不清,只能属于糯种或者豆种。 就像上面这个手镯,颜色是很浓郁的绿,而且绿色分布得较为集中,又很深,明显是经过浸色的处理,所以在透光的情况下,可以看到颜色是浮于表面的,不像冰种或者玻璃种那样绿色会渗入到晶体内部。这样的镯子虽然颜色艳丽,但价值却不高。
作为中低档翡翠的主流品种,糯化种翡翠虽不能像冰种、玻璃种翡翠一样有着晶莹剔透的外部特征,但因其有着类冰种翡翠的外观,同时价格适中,市场接受度非常高。因而无论是在市场流通性,还是在消费人群的接受度上,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如何理解“糯”?
我们可以把同属中低档翡翠常见品种的“冰种”和“糯化种”翡翠作个类比。“冰”有透明的意思,而“糯”更多的是一种质感。“冰种”翡翠因冰的“透明”性,在多数情况下是能直接观赏到内部翠性的;“糯化种”翡翠则因为“质感”厚重的原因,其内部结构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可见的。同时,“冰”给人以冰冷、凉薄的感觉,而“糯”则会给人以一种温暖、厚重的感受。
2、“糯化种”翡翠的命名由来
“糯化种”翡翠的命名并非玉石界特有的称谓,而是云南人根据其对翡翠的理解和云南人的语言习惯,而给予此类翡翠的称谓。“种”表示此类翡翠品种的归属,“化”是一个云南方言,有“质感厚重”的意思,“糯”即为前文所述的“有质感、厚重的感觉”。
3、“糯化种”翡翠的概念
“糯化种”翡翠作为区别于“冰种”翡翠之下的一种介于“芙蓉种”“起莹玻璃种”之间的中低档翡翠品种,有着自身独特的概念。首先需是单色品种,多为“正底绿色”。“起莹玻璃种”翡翠和“芙蓉种”翡翠从单色品种颜色和底色特征上看,其颜色有从绿色向白色过渡的特点,而“糯化种”翡翠则基本上颜色特征就是“正底绿色”,即颜色偏深,底色与颜色融合后也是绿色的。
其次,“糯化种在颜色分布上多为团块状色斑,同时色斑边界不清晰,颜色饱和度较低,色调偏深,并以暗绿色为主。再次,“玻璃种”翡翠由于颜色和底色的特征,多以绿色为主,且颜色和底色均属浅色调。
4、“糯化种”翡翠的评价标准
通常来讲,“糯化种”翡翠质量等级优劣的评价标准依次为颜色→质地→透明度。颜色,是此类翡翠质量等级优劣排序的决定性指标,且只有绿色可以成为商品翡翠;紫色和黄色仅可作为一般品种对待。因品种特性,“糯化种”翡翠的颜色颜色饱和度低、色深(暗绿色),在颜色上一般主要以颜色分布均匀者为优。其次,质地和透明度也应是质量等级考量的因素,此类翡翠质地细腻,无砂感,透明度主要评价底色(绿色)的深浅程度,底色偏浅为优。此类翡翠一般净度都不错,内部瑕疵少,可不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