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到处都是翡翠吗?
作为一个在缅甸生活了19年的中国人,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翡翠。 像缅北地区就有很多没有开采过的矿区,因为那边比较混乱,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矿山,战乱频发,所以没有人敢去那投资采矿。虽然也有很多小矿山有翡翠,但是品质很差,不适合用来制作成品。
再有一个就是缅东地区(孟邦),有一个叫做南卡乌的矿区,出产优质的翡翠原料,但是这个矿已经被军队控制,不对外营业了。还有缅北的抹谷,盛产宝石,但是翡翠并不出名。 至于大家所熟知的帕敢、莫湾基、后江等地确实是有翡翠,但是由于开采时间早,现在已经是枯竭状态了或者说是快要枯竭了,好的原石已经非常少了。
本人曾在缅甸一家珠宝公司任职,对缅甸的玉石有一些了解. 很多人知道玉分软玉和硬玉,而软玉里面又有和田玉和岫岩玉等品种,那么到底什么是软玉什么是硬玉呢?其实这是一种俗称,软玉也叫作白玉,主要成份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相对较小容易打磨刻画; 而硬玉则是颜色深些的翡翠,主要成份是钠铝硅酸盐,硬度较大,雕刻后光泽明亮,给人一种很锐利的感觉。 由于中国的古书里面有“温润而泽”这个词用来形容美玉,因此古人将韧性比较好且质地细腻圆润的软玉定义为玉,而将色泽明亮、硬度较高的硬玉定义为宝石。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玉石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原生矿石,即开采出来的玉石原矿,另一种是二次料,也就是经过加工制作的玉石制品。其中原生矿石又可分为山料(籽料)和矿石。 首先说说山料,它是从原生矿石里面开采出来的,外观呈块状,厚度不等,表面凹凸不平,有明显的节理构造,一般需要用锤子慢慢敲击,将其敲碎后再进行仔细打磨。
不过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山料基本都是经过切割打磨制成的方柱体,有些会做成雕刻件,这种切割工艺我是在2007年第一次接触的,当时我们在批发零售玉器的时候,发现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切割好打磨好的山料,据说这些山料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质量很好。 再来谈谈籽料,它实际上是山料的风化产物,是由风化和雨水冲刷形成的,外皮干燥松散且多棱角,表面较为平滑,质地细腻滋润,有一定的透光性,看上去有一种水头足的感觉。
籽料一般呈卵圆形或长方形,也有一些呈三角形的,看起来酷似鹅卵石,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为“鹅卵石”。不过籽料的形状并不是很规则,边沿也不是很整齐,有些还带有凹凸不平的流痕。由于它的外形与鹅卵石非常相似,所以在市场上也有用鹅卵石来冒充籽料的。
最后说一下二次料,这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玉石材料,它是直接从矿石中破碎分离出来,外表较粗糙,有棱有角,颜色、透明度、水分都不均匀,需要专门的人加以雕琢打磨,呈现出美观的造型,这样才能成为价格适中的玉器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