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豆色做什么挂件?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叫做“豆色”。 豆色的概念,其实跟它的名称一样,来源于豆类(或豆子)的形状和颜色。在自然界中,豆子的形状大多呈短柱形,色泽多呈淡绿色或者黄色。如果将自然界中的豆子都去掉表皮,那么剩下的部分就类似我们所说的豆色了。 所以,豆色实际上是一种底色,是多数翡翠成品最初的模样。但是,正如大自然中很多的颜色一样,由单色到叠色、透色,可能只是颜色的变化,也可能伴随着结构、质地的变化。对于翡翠的豆色而言也是这样——有底色,有透明底,有冰底等等。 所以,当您拿到一件翡翠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其整体的色彩比例。因为色彩的均匀度会影响加工后的视觉效果。如一件挂件,如果色调很浅,又没有什么颜色分布,那么在抛光后就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反之,一件底子有些泛灰的白底青,如果颜色均匀,也会是一件很讨喜的作品。 如果色彩不均,还可以考虑二次上色,不过要注意不能破坏原有的光泽。 除了整体色调之外,还需要注意局部的颜色分布情况。因为很多时候,一块原石可能有很多好的颜色区域,但在中间也可能会有一两个色根(也可以称之为色斑),这就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为这些瑕疵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最后成品颜色不均衡、花乱,影响价值。
当然,对于豆色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底色。因为颜色是可以移动的,但底色则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您看到一件作品底色很好时,就不要再刻意寻找那些所谓的瑕疵了(比如说一些棉絮,在纯白色底子上就是很难看的瑕疵,但在阳绿底子上却是锦上添花)。 说了这么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请点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