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什么年代的?
“冰种”是形容透明度的一个词,是指透明度较高的品种,比如高档的玻璃种的玉质晶体颗粒细腻,透光性就很好,用强光手电筒照射进去,可以看到里面很通透的感觉,像冰晶一样。 当然也有像水晶那样全透明的,但是那样的料子比较少见,价格也是非常昂贵的。大多数的冰种则是像冰块那样子半透明,或者说是透明的基底上分布着朦胧的白色絮状物,也就是透明度上有所模糊,有种水晶珠链的韵味。 不过现在市场上把那些透明度高的翡翠都叫作“冰种”了,不管是不是冰晶那种极透的,还是上面说的这种半透的,都被统称为冰种。因此很多人一听到别人说“冰种”就会觉得是个很好的词儿,其实有些说法是很笼统的。 至于说到“冰种”的起源年代,这个词语应该也是近现代才有的,在明清时期,人们喜欢用“水头”来描述透明度,至于现代的行话中,“水头”已经演变成了另外的意思(比如买首饰的时候人们会说这串链子的“水头”怎么样),所以“冰种”应该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一个术语了。
总之呢,只要是翡翠,它的透明度就是相对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翡翠是有颜色的宝石,而颜色只有分布均匀、浓度适中才能显得明媚生动;如果颜色浓艳却聚集在缝隙里,就像水墨画家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到处染上了色块,虽然浓艳却脏兮兮的,看起来就不美观了。 所以要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翡翠,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足够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