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把件密度怎么测量?
目前,对硬玉(主要是翡翠)矿物学属性的研究主要依靠仪器分析来完成。随着科学测量的精确度和仪器功能的提升,人们对硬玉的微观世界认识得愈加清晰。 比如,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地质试验研究所,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可以测出翡翠颗粒的大小分布情况;在北京大学造山岩系地球化学与矿物学研究中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分析测定了翡翠的矿物成分含量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 但是这些研究对象都是大块样品,对于把玩件这样的细小器物较少涉及。而玉器研究方面,多局限于对玉材来源、制作技术、雕刻造型等方面的研究,也对细小的器物加以注意,但更多的是以宏观观察为主。
鉴于此,我们小组以把玩件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和内部结构,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其微区进行测试和分析,进而了解这件小玩意的“出身”。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经过严格清洗和干燥程序的把玩件浸入聚乙二醇中,使宝石表面充分湿润,然后用玻璃刀刮去表面的抛光粉,再用显微研磨机和抛光剂对其进行精细打磨,使其具备清晰的表面结构。最后将其放入热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G)中进行成分分析。
通过对这些微观现象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试图还原这件小小玩具的诞生过程。
首先,从外观上看,这件翠色的把玩件呈扁圆形,两侧及底部略有弧度,表面光滑,有一定的光泽,可见暗色纹理,局部可见白色团块。整体颜色均匀,无明显色差。但是,如果在强光下仔细观察,可以看到细微的透明颗粒,如灰尘般散布于整个玉石表面,这些可能就是导致玉器表面光泽不均的原因所在。
图1所示为把玩件的局部放大图片。由图1可观察到,这件玉器表面有平行排列的生长线,这很可能是由于石材内部晶体的平行排列所形成的。同时,也有少量晶体呈放射状分布,这可能是由于石材内部晶体的核慢结构造成的。
图2 为把玩件的高分辨照片。由图2可观察到大量的填隙结构,这说明把玩件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应力作用,导致部分矿物解理破裂,并在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同时也说明这个把玩件不是由一整块玉石雕刻而成,而是由几块玉石拼合在一起并打磨光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