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指什么?
先引一段书,《芥子园画谱》中论及“笔墨”一段: “画之事,不外笔墨二字而已。有墨无笔,笔画成混沌之形;有笔无墨,笔画成枯槁之样。故笔墨者,乃画家必不可缺少之物。 然笔墨二者,又非二物矣。以墨染于纸面,须笔来勾勒,是以笔墨连称。自晋唐以来,绘画之作,无不以笔墨为宗。至宋元以后,虽画士各擅其能,而笔墨之道,实已心会神融,难以形诸笔墨了矣。”“至于用笔用墨之法,又须亲历亲为。”(原文略有出入) 这段文字讲了中国画中的“笔墨”问题,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所谓“画法不过笔墨而已”,许多初学者问如何学画,往往被告知先从笔墨开始。很多名家谈画画,也会讲到笔墨。如徐悲鸿说:“技法可以传授,惟笔墨韵味,则请自求多福!”傅抱石说:“笔法可使人人懂得,墨法可教人人领会,惟妙境不是人力所能企及……”可见笔墨对中国画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笔墨呢?我结合《芥子园画谱》和本人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笔墨是作画时所使用的颜料和毛笔等工具。 其次,笔墨是通过正确的用笔用墨方法塑造形体关系并表达感情色彩的神韵形象。 第三,笔墨是作画时运用笔力、笔势、笔趣所形成的风格特征。
在创作时,需要将第三层含义的风格特征淡化,专注于前两个含义,待完成了形体塑造和情感表达之后,再考虑风格的营造。 但实际上,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分开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 例如,我们在使用笔墨进行创造时,必然会受到我们个人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让笔下的笔墨打上了个性化的烙印,形成了千差万别却又都恰到妥当的风格特征。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感情迁移的过程。所以说,没有单纯客观的笔墨,只有饱含情感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