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的书画?

干意军干意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镛、程大利、朱培尔等一众当代艺术大家,都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书法篆刻“无用”之美的观点: 从美学价值角度看,书法是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外的纯艺术——因为其审美的纯粹主观性,也因为其无法复制的个体创化特征;从实用价值看,文字书写自电子文本普及之后,已渐趋符号化,“实用性”也渐趋模糊。书法成为了一种“无用的有用”的艺术。

当徐冰提出“文字就是符号,符号就是艺术的”观点时,我们并不觉得意外。 同样,当我们看到一位艺术家把“丑书”演绎到极致,并声称这是一种“回归书法本体”的做法时,也不感到惊奇。

“无用”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使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超然与独立的人生态度。正如林语堂论道家智慧时说,“人们应当尽量发挥自由思想,在天地间畅行无阻,因为人的天性喜欢扩张,如同植物需要阳光和空气,因此无论怎样,人总是需要自由的。”——这似乎也是书法家在“无用之用”里收获的另一份人生大道。

廖小萍廖小萍优质答主

清代金农漆书,漆书是金农的独创,从汉代简书中得到灵感而得出的一种独特书法。笔划方正,棱角分明,粗细不分,通体乌黑,看似用漆写成,曾从一学金农的人在题金农漆书时说“冬心先生为余作书,秃笔蘸墨,以劲疾书之,而迟回不进,如画家之惜墨。点笔者如铁线圈成,绝去姿媚,自署曰漆书,盖取意于漆画也。”又有人称其漆书为“破体”。

清代金石学家、文字训诂学家与书法家邓石如,邓石如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学钟繇、王羲之,再溯秦汉,采摭三代,汇熔百家。其篆书对清初沿用多年的玉箸篆有创新之处。书法师承李斯的玉箸篆;邓石如继承玉箸笔法而有创新。玉箸笔法是运用中锋使笔,力透笔端,粗细匀称,运转圆畅,形如玉箸。邓石如的篆书以秦篆为基础,掺入隶意,笔法浑厚朴实,点划圆润,结体自然平实,笔势飞动,字形秀丽俊逸,章法疏密有致,一派自然天成,将书法从传统拘谨之中解放出来。

吴昌硕行书,吴昌硕早年学“钟鼎”,临石鼓文,习“两周金文”有所成就。后学怀素、王铎,得益于石鼓文而能自出新意。最后以篆入行。杂以草书,风格高古,其行书有“石鼓文”之气,其以篆笔作草书,苍莽雄浑而又有章草遗韵。晚年吴昌硕自创的篆书与行草相交杂的书法形式,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