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二生肖盘在哪里?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是农历干支纪年的开始,也是十二生肖的起始。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之内太阳出没的位置变化划分出来的,以地支记时,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每个时辰包含两个节气,比如早晨7点到九点为一个时辰,含有“惊蛰”“春分”这两个节气;半夜12点到一点也是一个时辰,含有“谷雨”“立夏”等等。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森林中捕猎,发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整天能分得清“晨、午、昏、暮”四个时段,并且把白天分为“昼、夜”两半,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根本不可能有“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概念。 “二十四节气”的诞生源于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日晷的发明者无法确定,但很可能就是西汉时期。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晷面是平放的,上面刻着“子丑寅卯……”用来记录时间;而晷针是一根垂直的木杆,顶端装有一枚金属薄片,用来指向天空中的某一点。
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缓慢移动,晷针的影子也在地面上缓慢移动。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每天早上6点59分40秒和下午3点59分40秒的时候,太阳位于正南方向,此时正午,影子最短,所以将这个时间定为中午12点。每过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太阳东南移或者西北移一小段,所以正午的时间也相应变化。现在人们用指针式手表或者手机上的时间工具来测量时间,其实就基于这个原理! 根据晷针所指的方向,把天地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而每个方位又各包括三个候位,即每一个候位对应于一个季节。具体分配如下:
东方苍龙:甲木,乙木。 南方朱雀:丙火,丁火。 西方白虎:庚金属性,辛金属性。 北方玄武:癸水,壬水。 在古代,不同候位的节气温度是不同的,草木的生长状况也有区别,因此从节气里夹带着的五行属性也能很好地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