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家徽?

明靖姝明靖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有意思的,从文化来源上来讲,我们确实没有发展出像日本的家徽、德国的马钉帽、瑞士的盾形国旗这样的东西。但是究其原因,并不是我们没有这种文化需要或者意识去创造这样一类符号,而是我们已经有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接近家徽的东西存在——我们的姓氏! 可能有人觉得姓氏和“徽”完全扯不上关系……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国的姓和氏在古代是完全分开的这两个字,氏是用来标记贵族身份的象征,而姓则完全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

先秦时同姓不能通婚(为了家族血统纯正性),秦汉以后虽放开,但同姓之间也往往互相视为亲戚,而氏则更多是表明一个贵族家庭的身份。比如汉代王孙刘向,他的名字中第一个字就是他的氏“刘”;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姓李,而宗室诸臣的名字中第一个字则是他们的氏“李”。所以姓与氏,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姓名中的姓+名,而在上古,其含义要重要的多。

而到了宋代,姓氏的概念又发生了变化,这时姓氏的意义已经开始混同,并且向现代的姓名逐渐进化了。因为宋时的贵族世家大族大多已经不只有姓这一项标志家族的身份象征了(宗庙、府第等),而且宋朝的皇帝们还大力倡导广收天下士人,以扩大自己统治的基础,因此很多没落的世族大家或新起的文人家族都想方设法地给自己取一个好姓,再加上宋代文字狱没有那么严格,于是姓这玩意儿在宋代简直是泛滥成灾。这时候如果再有“立宗碑”、“树祖宗旗”之类的东西来标榜自己的身份,那简直就全是废话了……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办法,这时候姓氏混同的姓+名的形式刚好合适,同时由于姓氏中经常包含有父母的姓氏,因此这也正是“孝文化”传播最好的媒介之一,一举多得啊。

元代始,姓氏又有了新的变化,元明时期,贵族们的特权已经远远不如汉唐,为了加强自己统治基础,他们开始大力推崇“以姓治民”的政策,即所有的平民百姓只准姓一个姓,禁止同姓间通婚;而对于拥有世袭爵位和职务的贵族则不再限止。如此,姓成了所有人身份证件上的必备项目。 而明代又有新规定,凡受诰命之官,其姓名必须载入史册,以待后人瞻仰,于是这些人的姓也就更加具有了公共宣传的效果。 清代延续明代的规定,同时也承继了蒙古“宗室之名,永著国史”的做法,把皇室宗亲的名字载入史册,作为自己的光荣历史。这样一来,一个姓氏加上一个名字,基本上就定格了中国人的姓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