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沟字怎么写?
先占个位子,有空再答 《说文》:"沟,水渎也。""沟者,谷所由通也。古人穴居谷处,因水为沟渠以通往来焉。今人谓引水入田者为沟,出田者为洫,盖本于此。"(徐铉注)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沟之字从水,古无专水作沟者。后世谓引水入田者为沟,出田里者为洫、浍。此则秦汉以来字也,古者沟洫皆通川,故沟必水渎。《周礼·职方氏》:'其浸既泽;又曰:'其川既潴,又曰:'其浸沮。'是浸、沮与潴、泽同,皆川之名。《释水》云:'大水曰浸,小水曰沮。'据此则沟亦通川矣。《国语·周语下》言:禹治河,决江导淮,然后处德舍刑,而民乃不苦。韦昭注曰:'处德去私曰德,决渎除患曰刑。'是疏川导滞谓之刑。又《周礼·遂人》:'凡治野,夫里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丘,丘百邑,百里之为乡。'郑司农云:'一井三百亩,九百亩为邑,二百四十步为邑,四邑共千六百二十步为丘。'贾公彦云:'疏云:知九百亩为邑者,以《考工记》匠人为九室,凡制都凡封,京皆九十丈夫,匠人营国九仞,宫隅之制莫不极高。又《王制》云:大夫以上,宗庙之祭,子孙虽慈,不祭于公孙。知邦畿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有国。以此推之,故知九百亩为邑',然则疏川导滞亦犹治野之治阡陌也。沟洫深广各如其度。" 这说明了三个问题:
1.沟的本义就是"水道",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水沟";
2沟在古代和现代一样指的是"水沟",而不是现在所谓的"渠道(或称灌排沟渠)",更不是今天的水利工程。
3.既然沟在古代就是水流,那么它当然是"水道"了,既然是水道就必然有宽窄之分,因此也就有了沟道的"深度和宽度"。这个度和今天的长度单位不同。
所以《说文》中把沟的"度量"解释成"浅者曰溪,深者曰壑",其中的"壑"就是沟道,因为古代没有"深"的概念,只有"高下"的不同而已;至于这里的"浅"当然也不是指水面高低了,而是指的深度。 总之,沟本来就是水沟的意思,没有什么沟要挖多深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