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千元纸钞吗?
有! 在中国人民币史上,1000元面值的钱币出现过三次,分别是: 第一次:1955年3月,为了支援刚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蒙古的经济建设,我们发行了三款面值分别为500、1000和5000元的蒙古币。由于当时我国经济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1000元和5000元的面额比较大,而500元的面额相对较小,与现在的纸币规模很类似。但1000元的纸币正面图案与现在的人民币100元很像,只不过印的是蒙文;背面是一辆卡车在拉煤的场景。 这三版钞票因为面额大,携带不方便,又处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买东西不是花现金而是用票证(比如买肉要有猪肉证),所以这类纸币流通并不广泛,加上时间久远,流传下来的非常稀少,因此很有收藏价值。 现在再来看这千元的纸币,不禁令人发笑——因为现在出个头汗可能就值这么多钱了(▼皿▼#) 第二次:200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并推出外币兑换券,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汇票”,分为1000元和500元的,可以兑换外汇或者外币。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允许金融机构发行具有实际价值的货币。不过这种票据不能流通,必须到银行兑换。这次发行的汇票跟现在的纸币风格完全不同,而且仅在国内流通,不能出口外贸,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开通跨境贸易的网上支付等电子化系统。
第三次:就是现在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的50元(已退出流通领域)。1987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刚刚启动的时候,曾经发行过1000元的主币和500元的辅币,但只发行了少数面额就停止了,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还比较严峻,所以这种大额纸币就留到了现在。 据说以前这种大额钞票的印制过程是非常保密的,连印钞厂的职工都不知道具体的情况。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已经不再采用“巨无霸”式的超大面额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但是一些特殊的情况还是会采用的,毕竟有着特殊的地位。比如说前段时间很火的香港赌王“洗米华”案的赌资交割中就有50万元和100万元的面额的港元钞票。(虽然“洗米华”是赌客对他尊称的意思,不过这个称谓实在是不太恰当╮( ̄▽ ̄)╭ ) 所以啊,如果以后谁捡到一毛钱不要觉得奇怪哦~这就是价值100元的钞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