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好多层的那种盒子?

诸凯祺诸凯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不是「盒」(hé 音同「河」),而是「盒」(huǒ 音同「火」) 这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器皿——俎(zǔ),读作「祖」。 《礼记·檀弓下》中有记载: 祭器不假,不可用也。 这里说的「器」「假」指的就是这种器物了,必须由专业人士在特定场合操作。 不过这玩意儿和盒子关系也不是很大……

我查了一下,好像现在的考古发掘中出现的这个叫做「俎」(Zǔ 音同「祖」)的东西,都是放肉的,没有见过放别的……所以我觉得题主是不是把名字打错了,是「樽」而非「俎」? 《礼记·曲礼上》有记载: 凡祭宗庙之礼,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 这里的「爵」就是酒杯的意思——现在汉语里的「爵」字就由此而来;而「散」指代的是「瓒」,是一种舀酒的器具。 《礼记·郊特牲》也有记载: 执爵而酳(yìn,音同「印」),笾(biān 音同「边」)豆之实,所以奠。

总之这就是一种祭祀的时候用的器皿。 那么这种「爵」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我查了下资料,说这种「爵」的形状像鸟,底部比较深,是用来盛酒或者酒的代品的。

现代的字典对「爵」的解释也是这样的: 所以啊,古人祭祀的时候,肯定是要把好酒倒进这种杯里敬天的。 如果要敬宗庙的话,那就把粮食装碗里,倒酒进去。 《孟子·离娄下》有言: 祭如之何?曰:『取慈孝尽尊卑,如之何?』曰:『如是而已。』 这里说的「如此」指的就是把酒倒在碗里。 不过既然都是喝酒,「爵」和「觥」有什么区别? 我的查阅结果证明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 「爵」主要用来盛酒,而「觥」主要用来饮酒。 《战国策·齐策二》里有: 昔日赵王奉璧,秦王设九宾,愿交欢朝廷,无所报,故削平天下。今陛下致羽檄,定燕蓟,斩蚩尤,伐桓桓,日不暇给,人苦其劳,诚恐危亡之忧有如翼卵。

查天霜查天霜优质答主

中国古代盒式中,还有好几层的多层盒,古玩行中叫做“捧盒”,盒子呈覆钵形,分盖、体两部分,每部分又各分好几层,层层相套,取其盒内有盒,依次渐置于顶部。多层盒流行于元、明两代,清代也有制作,器物有陶瓷器、漆器和木胎髹金器,式样也不拘泥于覆钵形制,圆、方或扁方均可。

多层盒一般由七层组成,内层较外层器壁厚,捧盒在明清小说中时有出现。例如《水浒》第一百零九回写索超攻打高昌,守将“使人送上盒子四个,打开看时,四盒捧盒中,都是金银之物”。又如《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贾母赐给凤姐东西,“又是两三个小黄漆盒子,里面攒心八六的数十种珍果子,又有三个笔海大的黝黑色的碗,里面塞着紫檀碗垫,叫他送给林之孝家的几样新鲜果子去,一面又叫收拾残席,叫人送与陪坐的家人”。这里的“小黄漆盒子”即指捧盒,这是专用于盛放干果、点心等食物的盒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