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山水画有哪些特点?

丘熙年丘熙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画山水,从写生到创作,从构图到用笔用墨用色,始终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自然,二是传统,三是个性、风格。 山水写生就是要“师法自然”,去捕捉自然界的美——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形态之美和阴阳、向背、疏密、远近等关系之美;还要注重时间和光线的变化对自然形象的影响。我们欣赏一幅山水画,总喜欢说“这幅山水的气魄真大”“这幅山水的韵味足”“这幅山水充满了诗意”等等。这些“气”“味”“诗”的来源是什么?就是画家通过对景物关系的处理而带来的视觉美感——“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计白当黑,疏落有致”“有聚有散,相映成趣”……这些都是画面关系处理的技巧和方法,也是我们在山水写生中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在写生中学习和掌握画面的黑白灰及景物的疏密关系并加以强化,在创作时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但要注意,这种通过写生学习来的自然美是相对自然的,它是经过了画家大脑的重新整理和加工。我说第二个原则——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我们从山水画中能感受到“山水即情,山水即心”——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雄健简括,刘崇文的《翠岚深处》苍劲清丽,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雄伟壮实,王维的《江山雪霁图》明净疏淡……他们或雄浑、或秀雅、或峻峭、或清逸的风格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回味。这就是传统的力量。我们学习山水画,不仅要学其形,更要学其神——山水的精神。这第三个原则——个性风格——也很重要。如果说前两个原则是基础,这个原则就是升华。同样是江南山水,王画是王的画,赵画是赵的画,各自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感和理解。所以学会借鉴和运用古人的方法和原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你的山水画才有意义。

艾艺富艾艺富优质答主

在50年代至70年代,政治色彩强烈,作品大多是为了配合党的政治需要。如为配合抗美援朝所画的的《鸭绿江边》,反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延安颂》。50年到70年期间,中国处于一个战后恢复的过程,所以在那个年代画家的思想多受限制,在作画时更多地受到约束。

80年代至今,政治色彩淡化,开始重新重视传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时期,政治色彩也渐渐地被淡化。一些老画家,如刘海粟、叶浅予、吴湖帆、陈少梅。黎雄才等,重提传统,重视继承。刘海粟于1983年107岁时10次上黄山,画了许多气势宏伟的黄山图;陈少梅、叶浅予等也在传统的基础上自成一派,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政治色彩被淡化,一些新思想也不断出现,西方文化也逐渐深入人心。一些画家开始把西方绘画的一些做法和中国画联系起来,试图以中西合璧的方法进行创新。张大千、吴冠中、林丰俗等都是以西画精神表现中国画题材的成功例子。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根基非常扎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山水画也发生着变化,这是正常的,任何一个传统艺术都是一个活体。现在出现的一些所谓标新立异的画派也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