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5元什么花?
1983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主色为浅绿色,有二冠、三冠和三冠补号。二冠的冠字代码以I和III打头,冠字形状为阿拉伯数字;第三套5元人民币是1992年发行的,正面图案还是棉花,背面是梅花,属于四冠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五元券共有两种,一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面额为伍圆的纸币;另一种则是1967年12月18日发行的背绿壹角,其颜色呈淡绿色,因此被称为“绿钞”,而由于该钞票背面图案为绿色,故称为绿五元。因第一版人名币印制工艺较为落后,且原材料质量不高,导致这些纸币存在较严重的假钞问题,并流传至市场上。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3年到1956年间陆续发行。其中5元人民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1953年为号段的罗马字冠号码纸币;另一类则是1956年的数字冠号码纸钞。这版5元人民币正面图案均为工农兵图像,背面则是象征全国的万里长城和阿拉伯数字的年份。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收入和居民个人收入来源增加,对钱币的需求增大,使货币的发行量增加。从1987年开始,我国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共20个版别,5元纸币就有8个版本,分别是80版、90版、96版、90版(缩印)、80版(缩印)、96版(双色)、96版(单色)、96版(胶印)。而96版的5元钞票,因其票面整洁、防伪性能高、设计新颖,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一提起人民币,就一定会想到中国“国花”——牡丹,因为自1999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中,从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到1元这些不同面值的纸币中,“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的牡丹花都“绽放”在其中。
其中,5元纸币中的“牡丹花”为红色底纹,是主色调,正面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背面是“黄河入海口”。面额数字“5”、“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字样为深棕色。与“工、农、知识分子”3种头像分别构成的50元、20元和10元一样,形成人民币面额的阶梯级联。
现在所流通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是继20世纪80年代初2元券菊花水印纸币停止发行后我国目前面值最小的纸币,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第五套人民币相对于第四套人民币,其防伪技术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其中5元纸币就采用了胶印缩微文字、白水印等多项防伪技术。5元纸币的规格是135mm×63mm,票面正面主色是深棕色,背面为棕色。
作为5元人民币的底纹,“牡丹花”图案采用了以点、线为代表的装饰手法,使花蕊更加丰满,花瓣更加富丽。整个票面显得线条粗犷,豪放大气,图案更加简洁,更耐观赏。
在5元纸币票面正面左下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下方,还有一个纸币面额数字“5”,用特定的珠光油墨印刷而成,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看见红色和绿色2种颜色的光泽变化,行内术语叫“正反对印”,其主要用途是一旦纸币盖有“假币”字样,即便用高技术手段将字迹洗掉,这个特征也很难彻底去掉,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现行的5元纸币几乎不可能被伪造,老百姓可以高枕无忧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