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来表现什么的?

束珊岚束珊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很大,我是学画画的,对书法了解不多。我简单地说一下我的想法,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中国古代文化重视“文”,“文”在汉代是以文字为载体进行传播(这里说的是文字的传播,不是书法),于是出现了钟繇等书法家。东汉以来隶书渐废,人们开始用楷书代替它,王羲之、王献之出现的时代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他们的书法作品对我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 —— 那是属于古人的信札、笔记之类。不过古人可不像我们今天一样把字写的如此规矩,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将字写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法度”之外的元素。这种有意无意的失误在古代被称为“笔法”(关于笔法的讨论有很多,此处不予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孙过庭的《书谱》)。于是乎,书法从一种文字的载体变成了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地位非常高,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高到可以比肩圣人(因为“人伦”之一是 “君臣父子”,文人居然也可以与君主相提并论!),所以他们那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往往能体现出作者那一点灵光(这一点灵光就是书法中的“神”,不同书家会有不同的体现方式,这是后话)。如果一个字写出了这点灵光,那么这幅作品就达到了最高标准 —— 所谓的“一点成一字,一字见一生”就是这么来的吧? 南朝·梁·萧衍《草书十二章经》。这件作品据说萧衍写完“临池学书”四字后感叹道:“古人善书者多矣;今吾之字乃能为古今之冠”。哈哈,这位皇帝真是自恋啊……不过他留下的《草书十二章经》确实漂亮。

隋唐时代,人们尊儒尚道,传统的中式审美(注意,不是艺术风格而是中式审美)受到挑战。于是,书法开始了新的探索——唐太宗李世民以行书落款(比如著名的《兰亭集序》),柳公权提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书法理论,颜真卿写出浑厚朴拙的《祭侄文稿》,欧阳询创作了《九成宫醴泉铭》等等。这些作品,不管是遒劲秀丽的,还是端庄稳定的,都表现出一个特点:理性大于天性。于是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创造“美”,而不是顺其自然地表达情感。也就是说,从这时起,中国的书法更加偏向于艺术作品而不是书写工具了。

宋元之后尤其是明末清初随着纸价飞涨和书坛复古潮流的到来,书法开始向实用性让位于艺术性。书家们不再满足于“写字”,而开始追求“书法”,他们在创作时会更加注重整体效果,而忽略实用因素 —— 当然,他们也不是刻意要作古,毕竟在那个时代,书法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本来就很难截然分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