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设计了五套人民币?
我,我是设计的第5套人民币的主设计师! 先放一张大票的图~ 我和我的创作团队于2013年1月公布了5套人民币的设计方案,到2015年11月份完成第5套人民币发行前的所有的设计工作——这中间经历了第4套、第3套人民币的发行以及新邮发行的诸多设计。
因为工作的秘密进行,我们没有留下太多的照片做纪念,这是为数不多的照片。 从1998年开始,我就开始了5套人民币的设计研发,当时我还是一个22岁的年轻人。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各种设计类APP也没有诞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工操作。
为了设计好这套钞票,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大量的构图,也踩了不少“坑”。 比如第一次设计的50元,由于对数字50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设计的50元面额过大,又因为防伪原因,不得不重新设计。
又如10元的图案,原来设计的是水仙花,但是由于工艺的原因,无法实现,后来改为牡丹花。 还有20元的图案,最开始设计的是梅花,但是印刷厂反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最后改为荷花。 除了主图案外,还有字母缩写组合的防伪标记等细节。在设计5元人民币的时候,恰逢香港回归10周年,因此正面上半部分采用香港特区区徽标志,下面“RMB”的“M”由五星红旗变化而成。
在纸张方面,由于当时我国已经拥有了印钞造纸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此次采用了国产纸印制,也就是现在所使用的纸币纸质。 2004年,我开始主持第5套人民币发行的准备工作,并负责整体设计。到了2005年,5套人民币的版面设计和制版已完成,进入印制环节。然而就在此时,一则消息让我感到震惊:正在流通的第4套人民币出现了假币!
立即行动,杜绝任何隐患,保障央行出手,让假币无处遁行!于是我在2005年亲自赴外地印钞厂监督人民币生产。在2005年11月底,全部人民币发行准备完毕,只待正式宣告发行了。 不过在这时候又出了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一个夜间,我忽然接到通知要我去开个临时会议,当我赶到时,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被带到一间暗室内,墙上赫然显示着一个大大的“×”,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好在最后化险为夷,没有任何问题。
2005年1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5年12月3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币在外币兑换券和国内支付券的功能,只能作为文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