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刺绣有没有收藏价值?
我奶奶的娘家,是苏绣世家,解放前苏州有好几户姓王的绣娘,都是世袭的家庭,家里好几辈人都以刺绣为生。 到了抗战时期,因为日本人掠夺东方文物,破坏文物的行径非常野蛮残酷。很多民间文物都流落到上海,或者被藏在暗处。
我的高祖母就做过两件暗绣的旗袍,一件是绿色的,上面绣满了翠竹和淡黄色的月牙儿,另外一件是红色的,上面的花纹是在红丝绸的底部,用很薄的绿色丝绸做了底托,远看像一幅画,近看像刻在丝绸上的字,特别精致。 我奶奶的姨妈,也就是我的姑婆,她的小脚太太经常穿着这两件旗袍,在上海滩招摇过市,引起很多人的注目。
后来解放后,这两人一个入了党,成为了人民教师;另外一个因为出身不好,一直没能入党,但是也被聘用为学校的会计。 因为我的姑婆是会计,所以每个月都发钞票给她,但她却喜欢去集市上买布,自己做衣服。因为她觉得拿钱去买布,然后再让针线活计把花钱变成赚钱,这样赚到的钱才更有意义。(当时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买东西都要凭票)
后来我长大了,读高中的时候,看到姑婆还常常穿这件绿色的旗袍,那时候我已经16岁了,看到穿着这么时髦的衣裳的老人,总是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时候姑婆就会非常满足地告诉我:这是你高祖母给你做的。我穿上新衣的样子,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后来改革开放,市场开放,各种面料都有卖,但是再也买不到那种特制的绣花线了。
我上大学以后,有一次回家,发现姑婆还在挑灯夜战,她在用缝纫机给我做一条带花边的裙子!我笑着问她还要不要这个手艺了,她说:“你快别笑了,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做好了。”
后来,姑婆把针线活计全给了我奶奶,让我奶奶代劳。 但是我奶奶有个毛病,就是不管什么活儿,只要她看了,都想插手去做。结果不但没有做好,还把东西弄坏了。 有一年春节,姑婆给我们做了满满一冰箱的酥糖,看着我们吃个不停。
但是过了没多久,我们再去翻找时,却怎么也不见箱子的踪迹。后来一问奶奶才知道,原来是她把所有东西都翻出来了,铺了一桌子,准备给我们做点心。结果点心没做成,反而把箱子给扔了。 姑婆气坏了,病倒了。
这次生病以后,姑婆的身体就迅速萎缩,一年以后就已经行动迟缓,说话声音很小了。再过一个春节,就已经不能下床了。 再过几年,就听说姑婆想要回苏州去了,想要落叶归根了。
我当时正忙着考博,没时间回去,是我母亲陪她回来的。回来后发现她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了,躺在床上,气若游丝。
我赶到医院时,她已经昏迷不醒了。我趴在床边,喊着她的名字。这时,她微微睁开了眼睛,我用尽全部力气喊道:“姑婆,您做的旗袍我太感谢了,没有您的手艺,就没有我的今天啊!” 只见她眼角溢出了眼泪,缓缓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