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黑漆古玉价值如何?
“黑漆古”不是个古代概念,它是现代古玩行业里对一种玉器品种或制作风格的统称。 这种风格的主要特征是:器表有深浅不一的腐蚀坑,有颜色变化,表面有黑褐色氧化层;有的器物里面可能浸染了其他颜色的矿物,形成内部颜色与外部不同的效果。 “黑漆古”其实是一种岁月留下的痕迹。因为玉器是矿物晶体,而矿物质因为各个晶体的结构不一样,所以受沁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是一个人一样,由于每个人的基因组成不同,所以每个人受环境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个性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漫长的岁月里,玉器受土壤、空气、水等的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这个物体本身含有铁元素,那么它就会受到风化作用,逐渐析出Fe2O3而被氧化成棕色或橙黄色;而含硅高的玉石则会逐渐被溶解,形成细小的溶洞或者网络状花纹。当然这些现象都是轻微的,肉眼是难以发现的。
不过如果长期置于潮湿的环境,或者有水的冲刷,那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是因为水是电解质,它可以使某些金属离子释放出来,造成局部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加速了腐蚀的过程。比如白玉在长期的水中浸泡后,表面会呈现淡绿色,这是钙镁离子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的产物——水解膜。而在空气不流通、湿度大的地方,这种现象会更明显。 但是上述这些特征,必须是长时间、大量件地存在才有可能出现。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年代久远、数量众多的玉器群里的个体才会有机会表现出这样的特征。而那些新出土的或是近代制作的玉器则不会有这种情况。所以从这点上看,“黑漆古”是一个现代概念,而不是一个历史概念。
当然,有些玉器即使不是全新出土的,只是偶尔沾上泥土,经过清理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这是因为接触土壤之后,矿物质可能会慢慢渗透到玉器表面细微的裂纹中去,继而发生氧化反应。 不过,虽然“黑漆古”是现代概念,但它所反映的特征却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它确实反映了玉器长期受水和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作用而导致的变化。这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 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仿制的“黑漆古”,目的是为了欺骗那些不懂行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