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结婚证有价值吗?
最近,一对保存了近 30 年的民国结婚证在拍卖场上亮相,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了。2017 年,上海嘉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就拍卖过一份珍贵的「婚书」。
这份「婚书」来自于一位民国时期北京政府邮政总局的官员,他于 1924 年托人经手与一位姓刘的女子缔结婚姻,后因故婚约未解,女方父母相继去世,男方也于 1926 年病逝。
自此,这份婚书就留在了男方家里,再未有联系。直到男方的后人将这笔「沉没资产」拿出来交易,才有了上面这一幕。 这不仅是一份见证爱情的历史档案,更是一份颇具分量的文物资料。首先,从「婚书」的内容来看,其文字内容完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次,「婚书」的正本现存世不多,而这份「婚书」经过鉴定,确为正本的复印件——也就是真正的「孤品」,因此显得格外珍贵。 最后,「婚书」上的印鉴也来头不小。双方家族之所以要定下这么一份文雅精致的「婚书」,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推行新式国民教育,提倡使用普通话、废除繁体字,于是乎,新文化运动席卷全国。
在这次运动中,许多传统礼仪都被废止,包括民间流传千年的订婚、结婚仪式都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简单、快捷、明快的现代婚礼形式。为了遵循新的社会风尚,人们需要制定出符合时宜的文书样式——由此,一份份印刻着繁体字的官方公文诞生了。
除了作为文物史料外,这份「婚书」还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再次向我们证明,保护文化遗产要从日常做起、从身边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