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瓷碗有收藏价值吗?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明瓷,对于喜欢收藏瓷器的朋友来说,应该对明朝中晚期时期生产的瓷器不陌生,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明朝晚期的瓷器-碗,下面请大家来看资料。
明朝晚期的瓷器-碗
关键词:红地琉璃彩莲花碗 晚明时期 景德镇
介绍:此藏品为明晚期至清早期的青花彩瓷碗。通体以红地为主,碗心与碗足内均匀撒有琉璃白彩点。壁面绘饰缠枝三朵花开富贵青花纹。折腰处饰有变形莲瓣纹。底部有青花章款。
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寓富于形”的装饰传统,莲花以其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态和象征意义,被中华民族认为是最适宜的象征物。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富有个性而又超凡脱俗,被历代诗人墨客誉为“花之君”,被誉为圣洁、美好的象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古人将莲花喻为君子,将各种花卉和自然界中诸多景物都赋予人格化,表现人的情怀,抒发高尚情操。
“莲”与“莲”谐音,“莲”字又有“莲”和“连”二字,取其谐音,为“相连”、“缘分”,也有着“婚姻”、“美满”的爱意。故有三朵花寓意“花开富贵”、“连生贵子”、“儿女情缘”,更添情趣。
此碗属于明晚期至清早期的产品,当时的御瓷作坊已不在注重外形,而是自由挥洒,笔意纵肆。从胎骨泥土中透露出的生命力,反映出该时期窑工的艺术修养更高,技术更成熟。
鉴赏一下明瓷碗
明代瓷器综合水平要比唐代和宋代有所下降,但近代瓷器产量大增,观赏性大大增强,这时的瓷器多有图案,更加关注实用性和观赏性。青花瓷成为明代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还有白瓷、青瓷、红瓷、黑瓷、黄色瓷等。明代瓷器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4个时期:早期、兴起期、极盛期、衰落期。
早期:永乐、洪武时期(1368~1402年)。除了生产景德镇的传统产品青白瓷外,人们还不时的烧制一些黑瓷和青花瓷。制品胎体较厚重,画面色调清新清澈,风格简洁大方,纹饰较少。
兴起期:宣德时期(1426~1435年)。这时是明代瓷器生产的振兴时期。宣德皇帝的“宣窑”瓷器工艺精湛,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其所烧制的青花瓷式样别致,青料匀净,发色艳丽,笔触严谨,纹饰繁密,绘画自然生动。同时期还生产少量的五彩瓷。
极盛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1465~1525年)。在这三个朝代中,成化皇帝(1465~1487年)时期是明代青花的极盛时期。这时民间烧制青花的技术已经很成熟,所产瓷器端庄雅丽,灰青纹饰发色蓝中带紫,绘制工整。
衰落期:嘉靖、万历时期(1526~1620年)。这时是明代瓷业的衰落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器型笨拙,纹饰粗糙,青料较干涩,没有质感,发黑且不纯净,线条生硬,绘画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