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钱值钱吗?
在18世纪,当欧洲航海家和商人从南美洲、非洲、印度和中东的一些地区收集珍稀品和工艺品时,中国铜钱是他们常带的一种珍贵金属。当时,中国铜钱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大约相当于同等重量的金银价值的三倍。
18世纪末年,法国钱币学家孔奇(Chaucer)在《中国古代金钱论》中指出:“中国金钱数量之多,式样之精美,世界所不及”。在当时的欧洲,中国铜钱很受人们欢迎,许多贵族府邸都把它作为最珍贵的装饰品。1764年,法国皇家珠宝商巴罗佐(Barozzo)还曾在巴黎展览过一批中国铜钱。这些铜钱就是康熙乾隆时期所铸造的制钱。
当时的欧洲人,把中国铜钱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钱币”。一位法国商人曾这样称赞中国金钱:“中国制作金钱,并非为今时用,乃以备传世之宝,所以其金必须极纯。目下金币昂贵,中国商民不愿轻坠于用,于是金钱制造极为精工,大者重一两,小者重如镰,上铸有诗句,又有暗书‘吉语’者,其工艺之物也”。
从这位法国商人的叙说中,可以了解中国制钱在18世纪末的有关情况。此时正是康乾盛世,社会平定为制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中期后各统治者大力经营海疆,使得海上贸易相对活跃,经济繁荣刺激了对制钱的需求。虽然当时的政府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也采取过铸币收缩政策,但总的来看,铸钱规模大于收钱数量。此时又正值道、咸铜贵之时,民间私铸极轻,市面铜钱极多。
中国从秦始皇时就开始铸钱,一直到清末,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国古铜币的种类纷繁复杂,从造型上分有圆形、方孔、椭圆形、矩形等不同形状;从钱文上分有指书、铭文、诗句、格言等不同内容;从浇铸工艺上分有锡字钱、白字钱、背星钱、背月钱、背吉语钱、雕母钱等不同品种。而清代铜钱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康熙通宝”和“光绪元宝”。
在清代以前,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之为天子,所铸的钱文多称为“元宝”,如宋元时期的“蒸祥元宝”、“天启元宝”;明朝的“永乐元宝”、“万历元宝”;唐朝的“开元元宝”等。
因为中国古代都以木为主的农耕社会,而“元”有开始之意,所以“元宝”非金属铸钱,而是铜铸铜钱。
清代,由于我国已进入封建王朝的后过渡期,经济日趋衰落,财政危机严重,统治者就想到了铜币,并逐渐取代了元宝。清代铜币简称“钱文”,即钱背上的文字。此类钱文,始铸于顺治时期,终于民国。但大部分是出现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
因为在这三朝时期,祖国各地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商品经济发达,铜币铸造规模大,数量多。当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商人,为发展中英贸易,纷纷来华创业,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等国商船,成群结队,往来中国海域不绝。
为了便于计算价值,便以中国铜钱为标准。中国铜钱单位重量为一万年公元前400多年所用的圆形方孔铜钱,重4钱。由于4钱制的铜钱外缘圆,孔为方,横竖之间的距离都是1.5厘米,因而非常便于收藏,携带、铸造、计重皆非常方便,也因此影响了全世界铸造钱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