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的银元有吗?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铸行的货币称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版」,简称“民国25年”或“五毛”、“伍角”;与1948年的“民国三十八年”的“袁大头”和1949年的“民国四十九年”的“四九”等,都是这个时期的。 这个币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废除银本位制度,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也就是钱庄票号不再发行钞票。这些银币的特点是:
一.没有面值(即不是银元,而只是银质纪念币);
二.印有发行年份及地名。 如:
三.背面印有时针,象征自由平等。
四.有些背面还印有“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字样。 这种新版银币一共五枚,分别是:壹分(Yen)、贰分(Yin)、伍分(Wan)、拾分(Sen)、半圆(Half Dollar).。这五种面额的硬币上端分别刻有1-5的阿拉伯数值,表示其相当于当时法币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的价值。
另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品种——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壹圆,正面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面镌刻有“洪宪纪元”四字,意为公元1916年即袁世凯称帝那年。背面是一条腾飞的龙,上面标注的是罗马数字I 和 X,表明该币值为意大利硬币1元或5元。至于为什么要铸这样的钱币,原因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袁世凯死后,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混战不断。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 年开始统一发钞,发行了“国民政府孙像布雷顿特纳元” (The Bao Dai Terna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以3美元兑换1新台币定价,作为国币,严禁流通银元。但结果并没有能阻止银元的流通,甚至在美国旧金山等地也有将银元收兑成该币的举动。为此,国民政府又于1935年开始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但民间还是大量使用银元作交易媒介。为此,国民政府于1946年起陆续发行了三种新的银圆币值:
由于这三种新银圆与法币的汇率固定为1:1000,也就是说1元新银圆相当于1000元法币。当法币大幅度贬值时,新银圆也不得不多次进行币值调整。到1948年底,1元新银圆只相当于1美元的4.8%了,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万”——480000元法币兑换1元新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