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烟嘴孔道带螺纹吗?
清代烟锅和烟袋杆分别制作,用烟的时候将烟锅插入烟袋杆内即可。烟锅制作也有讲究,一般用铜或银打制,烟锅里面做成蜂窝状,以利于烟草燃烧。还有一种是方形的镂空烟锅,烟锅柄后端有烟油滴珠。
从清代中期开始,人们在烟袋杆尾端安装烟嘴,吸烟时可使烟锅远离口腔,避免烫伤。烟嘴多为圆形,烟锅柄从烟嘴前端的小孔道中穿过。有些烟嘴的孔道带螺纹,与笔杆上的墨囊非常相似,这种烟嘴是为了适应旱烟的需要,烟民可将烟丝置于带螺纹的孔道中,用烟锅柄挤压烟丝,使烟丝中的汁液被不断挤出,汁液被螺纹道阻隔而不能流入烟锅,进入口腔的烟丝干洌酥松,不会因烟丝潮湿而难以点燃。
旱烟的烟丝比较粗糙,一般为散丝,人们一般在吸旱烟前先将烟丝装入烟袋中,然后捏紧烟袋一边,晃动烟袋将烟丝洒在烟锅中。为了增加吸烟的乐趣,烟民还将散丝装入烟袋中,从烟袋口将烟丝倒进烟锅,受烟锅蜂窝状凹槽的制约,烟丝不会全部倒进烟锅中,部分烟丝会挂在烟锅口,形成一缕丝须,从远处看如同烟锅上长出一撮胡须,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种旱烟叫做“长杆烟”。
旱烟因烟丝较为粗糙,燃烧较快,烟味较冲,因此烟锅相对也较长。烟锅长,烟袋杆也要相应地长一些才行,否则烟锅不能插进烟袋杆,插进去也不能让烟锅露出来。不过烟锅和烟嘴加起来也有一尺多长了,因此,北方人把吸旱烟叫做“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