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汉砖有收藏价值?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因此亦有联合西汉、东汉称为两汉的情况。其开国皇帝为刘邦,国号“汉”,故史称汉朝。汉朝历时407年,共29帝,前后中国总人口约达6000万左右。因为汉朝的统治超过了我国任何一个朝代,加上在汉朝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文景之治”,所以我国的民族也就自称为“汉族”。
汉砖在我国的北朝、两汉、南北朝、三国、秦、隋、唐、五代等等时期均有烧制。在砖块上雕刻的文字、图案以及花纹是汉砖最突出的特点,因此这些砖块大多用在修建墓室等建筑物时而使用。由于汉朝期间,人们受迷信思想以及封建礼仪等的影响,在砖块上刻画的图案主要是反映人们祈求吉祥、辟邪以及人们所崇拜的龙、凤等瑞兽和历史故事、田园生活、神话传说等,而且在修建规格较高的墓葬中,每一块砖块上都有文字或者花纹,形成“砖书”以及“砖画”,用来装饰墓室和表现死者的生前生活以及个人喜好等等,因此为砖块赋予了较为浓厚的神秘色彩。
由于在汉朝期间,我国的制砖工艺非常精湛而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烧制出来的砖块也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资升值潜力,再加上在汉砖上雕刻的刻画图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能够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我国汉朝以及北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以及审美情趣等,因此价值较高的汉砖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砖块的质地非常细致而且坚实、粘合得十分紧密。由于汉砖的使用泥土都是经过细选加工的非常细腻柔滑的泥土,加上烧制的温度极高,因此烧制出来的汉砖具有很大的黏合程度和很高的强度、密度。加上汉砖是由一种十分神奇的草灰当做黏合剂而制出来的,因此在汉砖被出土后,由于草灰经过高温烧制后具有防腐功能,因此其上的文字以及花纹图案历经两千年的岁月侵蚀依然十分清晰。
二是汉砖上的砖书与砖面黏合得十分紧密,图案和文字刻画十分优美、精湛、细腻、清晰、流畅,刚柔适中,而且图案中景物的轮廓也清晰,具有很深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很精致的工艺价值。
三是汉砖上的图案大多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舞蹈、狩猎、动物、植物、日月星辰、人物故事等场景以及装饰花纹,采用浅浮雕以及剔地手法雕刻出非常灵动、精美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