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喜欢用什么药做牌子?
清初几位皇帝养生的突出手法是药物。清代宫廷收藏的医方中,有一大半是制作药膳的成方。如康熙帝在宫中制作的有万应九制膏方、四物汤、四逆汤。四物膏汤滋补血气,四逆汤通阳活气,万应九制丸,滋补培本、调理诸病,用于治疗皇子亲贵们的遗精、阳痿、早泄以及妇女的赤白带下等,均颇为灵验。
雍正时期,太医院制作的药膳种类、品名和进呈制度比康熙时期有所增加,计有茯苓糖、茯苓饼、人乳饼、莲肉粥、大枣粥、芡实粥、薏苡仁粥、百合粥、猪肚羹、黄芪羊肉羹、鹿角胶酒、肉苁蓉酒、杜仲酒、首乌酒、参芪酒以及八宝夹沙莲肉、香圆煎、松仁鹅油卷、核桃肉糕、莲肉馒头、三鲜锅贴等。这些药膳多有御批,并进呈给皇太后、皇后,以及皇子、皇孙等服用。
到了乾隆时期,宫中所用的膳方、药方、丸散膏丹方、汤露茶酒方、饼糕饽饽方、消导方等各类方剂达310种,且有严格的制作方法、服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