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碗里面为什么有字?
清代开始,人们发现烧出来的碗上面会有字或者吉祥的花纹图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工人悄悄画上去的吗?还是皇帝要求制作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官窑是专给皇帝烧制瓷器的地方,但是呢,由于技术水平不高,不能保证每个做出来的瓷器都是完整而美丽的,就有很多瓷器被毁掉了,非常浪费,于是皇帝就决定:将官窑里的,没烧好的,有裂痕的,残缺不能用的瓷器,统统给大臣们用,以此来让大家知道做一个瓷器有多么不容易,应该珍惜,大臣能用上带款的瓷器,已经是很高兴的事情了(要知道用坏了可是要罚银子的),所以没人会去管碗上有没有字的问题。但是大臣们的家里的其他人,还有他们的下属就没那么高标准的瓷器用了,于是,他们就会把不能用的带款的瓷器,还有一般的没款的瓷器给底下人使用,这样,不能用的带款的瓷器就被逐渐流传了下来。
后来,连普通的庶民家里也有打上了款的瓷器了,大家就觉得很新奇,于是制瓷的工人就专门做出带款的瓷器,然后上面还写上一些简单的句子,比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还用简单的线条画上几个图样,以此来赚钱,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现在你知道碗上面有字的由来了吧,是不是也觉得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