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石是怎么产生的?
关于“翡翠”这个词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末民初,有人看到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卖着一些“硬玉”首饰,但书写的标签上却写着“翡翠”两字。有人感到奇怪,便向店主询问原因。店主笑答道:“这道理很简单。你们中国人不是有个成语叫‘金玉其外’吗?其实这些宝石的外层虽然被氧化而成灰绿色或浅黑色,然而里面却是绿色的(否则也不能被称为“翠”了),所以叫做“翡翠”。
事实上,所谓“翡”和“翠”是同一类颜色的宝石,只不过“翠”指代的范围更为广泛,除红色以外,凡绿色者皆可称为“翠”;而“翡”则特指红色或是红褐色。 那么,为什么又要把这些带绿的石头称为“翡翠”呢?因为这种绿颜色在西方人的心目中代表的是“福尔摩斯”中那只有名的绿色猎犬的名字——“FBI”。(呵呵!我是不是透露了什么秘密?)所以,还是用中国的成语来解释这个谜题吧:这不过是“班门弄斧”——刻意模仿,自不量力而已……
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阐明一个事实: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其实是光线经过物体反射到我们眼睛所形成的幻觉,不同光波有不同的色彩效应。所以有“色盲”的人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是不同的——比如红绿色盲者,他们看到的是完全颠倒的世界,所有红色对于他们来说是黑色的,所有绿色都是红色的。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色盲”其实是“色弱”。 回到正题。我们知道,岩石由于含有不同种类的矿物成分因此会显现出不同的颜色。例如,含钙质高的岩石常呈白色、黑色等,而富含铁质的岩石则是棕黄色等。
不过,大多数的玉石都并不含有肉眼可见的矿物晶体,所以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它们的结构。对于此类岩石的颜色成因目前还无法通过肉眼进行判断。当人们对玉石的成因不了解的时候,就会使用“蒙骗”战术,把玉色说成天青色(如“青花瓷”),或者说是翠色(如“贵妃醉酒”)。反正也不存在真的假的,只要人们相信,又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