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原生色是哪些?
原生色,也就是天然存在的颜色 按成因分,颜色可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两大类。其中“原生色”又分为“固有色”与“次生固有色”;而“次生色”也称“浸染色”或“后生成色”。 “原生色”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矿物颗粒间的颜色相互混杂而呈现出的自然色彩,也叫“天然颜色”。 常见的玉石原生色有:和田玉的白色、青绿色;翡翠的淡绿、蓝绿色;岫玉的黄色;南阳玉(独山玉)的红棕色等。
“次生色”是在玉石形成的后期,外界色素颗粒渗入原石内部,经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这种颜色一般比较均匀,多呈晕彩状,但也有部分玉石存在色调分离的现象。 如:玛瑙的各种颜色;青金石中的蓝色;珊瑚的浅橙黄、深橙色等等都属于次生色。 有不少玉石的颜色非常漂亮,但它的形成过程却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不同区域的玉石,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本身会呈现出多种色彩。
比如说:翡翠除了有翠绿、苹果绿之外,还有一些黄翡、红翡以及紫罗兰等颜色。这些颜色的形成往往与铁元素有关,当翡翠中的铬离子被氧化以后,铁元素就会起染色作用。在翡翠形成初期,如果周围含有黄色铁矿,那么它就会首先变色,从而形成黄翡;若是有红色的赤铁矿存在,就会变成红翡;若是富含锰元素,则会变成紫色的葡萄玛瑙……以此类推。 影响玉器颜色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成分以外,玉石的颜色还与光照条件、土壤酸碱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玉石美丽的外表,还应了解它们形成的背后过程,那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