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白玉有收藏价值吗?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好,也很有代表性。其实玉石收藏和古董收藏、钱币收藏一样,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 很多朋友一听到“玉”字就觉得很亲切,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玉的文化流传至今;也有很多喜欢玉的文人雅士,留下了与玉相关的千古绝唱。所以,玉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承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多的玉器,到底哪些才具有收藏价值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是由其本身的性能决定的,而物品的性能由物质属性(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和使用属性组成。 而古玩艺术品这类物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的艺术审美和历史内涵。 所以,我们在考察一件玉器是否具备收藏价值的时候,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材质: 即玉石本身的质地,主要是由矿物学来决定的。判断一件玉器的材质是否上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指标:
1.硬度: 玉石的硬度指标通常用莫氏硬度来计算,一般来讲,摩氏硬度在6度以上的玉石,可以作为宝石来佩戴。而摩氏硬度在7度的玉石,除了作为首饰镶嵌之外,还可以用来制作玉器摆件。 比如新疆和田玉的摩氏硬度一般在6.5-7之间,俄罗斯白玉的硬度在6左右,韩国青花玉的硬度在5.5-6之间。 当然,玉石的硬度也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硬度过高容易损伤雕刻师的手指,也容易导致在把玩的过程中出现划伤手指的现象。
2.密度: 密度指的是在单位体积内,物质的重量大小,可以用g/cm^3这个单位来表示。影响密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物体的构成成分、结构等等。 我们所熟知的钻石,又称为碳晶石,是由纯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原子晶体,因此密度比较大,达到3.52g/cm^3。而大多数的玉石都含有杂质,属于聚形化合物,如钙镁硅酸盐(橄榄石),因此密度相对较小,一般在2.95-3.15g/cm^3。
3.透明度: 透明度的衡量尺度在宝石学中被称为“透明度”或“晶莹度”。它是指物体对光的通透程度。 我们可以把宝石的透明度分为4个等级: 极透明度——完全透明的宝石 透明度——半透明的宝石 半透明度——不透明的宝石 完全不透明度——颗粒粗糙、透明度差的宝石 不同品种的玉石,其透明度各不相同: 玻璃种——完全透明; 冰种——半透明; 糯种——半透明; 豆种——不透明; 青种——不透明。
4.颜色: 颜色的评定比较主观,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具体颜色的评价还要因人而异。 在给玉的颜色打分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整体来看,单凭一两点来判断颜色是片面的。例如,我们可以把颜色分为以下几等: 浓艳——色调浓郁艳丽,犹如浓墨重彩; 中正平和——色调柔和均匀,不浓不淡,如毛笔沾水后的色调;
淡雅——色调清爽纯净,犹如雨过天晴; 灰暗———色调发灰发黑,没有亮色。 以上是对玉的材质进行的基本判断,这些指标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我们起码可以判断出一块玉是不是上等质量的玉器了。
【二】工艺: 好的原材料要有好的工匠师傅来雕琢,方可成器。所以,玉雕的工艺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我们这里提到的工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作品的设计 有好的创意设计才会有好的作品,所以创意在作品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创意应当是有文化底蕴作支撑的。所以,我们在欣赏作品设计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作者是否借由作品向我们传递了某种文化信息。 除了创意设计外,作品的细节处理也是尤为重要。一件做工优秀的作品,必然会在细枝末节处见真章。
2.制作的技法 玉器制作的技艺主要有:琢玉(用刀子和磨具在石头上雕琢图案)、碾玉(将采来的玉料碾碎,并用胶水掺和着磨光制成薄片)、镂雕(又称“镂空雕”,在器物上打孔并在孔内雕刻纹饰)、阴刻(刻纹的方法之一。和阳刻相对,是指在雕刻时笔画不入底。)、阳刻(刻纹的方法之一。和阴刻相对,指雕刀深入石头内部。)等等,不同种类的玉器可能使用的技法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工艺越复杂,制作的难度越大,成本也就越高。 总之,一件作品的工艺水平如何,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