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几年的书有收藏价值?
几年的历史是判断收藏价值的首要标准,但决定其价值的却是其版本和流传等因素。我国现存古籍多至百万种,其中很有一些的存世量较少,有较大的收藏价值。但若非名人名著或文学类图书,大多数古籍图书的价格均较低。
书籍本身价值与市场上需求有关系,现在大部分古书价格并不昂贵。特别是一些诗词,戏曲,小说的书籍。但如果其内容比较独特,或者比较稀少,也有很高的价值。
如: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 1-22册全套436元(市场价),中国现代经济史资料 从刊 1-55册全套249元(市场价),中国近代经济史 1-4册全套198元(市场价), 中国现代经济史 1-4册全套245元(市场价), 中外钱币收藏 01-26册全套584元(市场价),中国近代经济史料 1-5汇刊 127元(市场价)。
一般来讲,几年的历史算旧书,但旧书不是垃圾,也不是一无是处,只是岁月赋予了它不一样的价值。我们对于旧书的认识也要发生一定的变化。从普通的阅读欣赏转到文物价值的考量。而旧书的价值不仅限于书本本身,还有版本、装帧、内容、作者等各方面。从版本上讲,最早出现的版本最有价值;从内容上讲,有价值的书应该是有史料价值,知识价值或是思想价值的;从文章上看,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或者是对某个领域起到重大变革作用的文章,都有较高的价值。
有特色的孤本、珍本;特别是名家手迹、早期版本、尚未公开译文的世界名牌图书中文版等。
以上书可算是价值很高的了,但我们不能只认“名头”,其他的图书就没有价值了吗?也不是,凡是具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的图书,都可进入收藏品的行列。
根据我们国家的法律,收藏品是在一定时期或一定条件下可参与流通的实物。它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历史、艺术或科学性上。它是人类智慧和精神的生产物,凝结着人类许多的辛苦和汗水,也记录着人类的进步。
当然,要使图书作为一种收藏品,它还应有一定数量的存世量。太少的品种或者已经不再出版的图书,也就难以达到这一点。
符合以下的两个条件,才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旧书:
1)出版时间至少在二十年以上。
2)现在是二手书或三手书。
3)非由正式出版社以正式书号出版的图书。如私印的精品或学术书籍,或由出版社出版但印数很少未经正式发行的书稿。
当然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一些特殊书籍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