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差的银元有收藏价值吗?

贲李艳贲李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品相差的银元一般无收藏价值。品相是银元收藏的重要参考价值,品相差的银元不仅无收藏价值,后期也无增值空间。

银币收藏中,银币的品相是收藏的评判标准之一。所谓品相,通俗的说就是古钱币表面的磨损、锈蚀等损伤程度,损伤程度小的品相就好,损伤程度大的品相就差。品相是决定一枚银币价值的重要因素,品相好的银币一般市场价格都比较高,而品相差的即便年代久远也不值多少钱。

目前银元收藏市场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品相差的银元比品相好的价格还高。比如袁大头普通品相一枚也就15元左右,而严重磨损、钱文模糊的银元市场价在20元以上,个别品种甚至高达七八十元;老江南普通品相价格在200元以上,而严重磨损、钱文不清的市场价在500元以上,个别品种高达1000多元;宣三普通品相在45元左右,而板到期相当程度的差品相市场价格在60元以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有些珍稀品类,由于存世量极其稀少,加上流传百年或多或少都有磨损,很难见到品相好、钱文清晰的,连大收藏家陈嘉尚的藏品中也不乏磨损厉害,钱文不清严重跑银的。这就形成了不管品相多差,只要是这种珍稀品类的银元,几乎都可算是顶级钱币了。其收藏价值、价格就上来了。

二是有些品类因为存世量较少,有些银元品相好,而且流传度广,成了精品或收藏标本。比如:袁大头湖北版,宣统三年长须龙等,品相好的价格很高。很多民间收藏者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就退而求其次,选择差品相的同类银元收藏,其价格也就上来了。

三是有些差品相银元的存世量比普通品相的存世量还要少。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民国时期市面上流通主要是袁大头,其它民国造币都属短寿命币,存世量就少。加之有些品类,如:老江南、造合金、飞轮等的成色差于袁大头,市面上的人将这样的劣币熔银换成了好币袁大头。存世量又少了一些。又因这些银元的普通品相存世量比较多,在建国初期银元兑换时,普通品相的银元大部分都被兑换成了人民币,又存世量大大减少了。剩下这部分存世品绝大部分都属于高磨损、差品相银元。其存世量是普通品相当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市场价格自然要高出几倍到十几倍。如:普通长须龙袁大头市场价格30元左右,而差品相当100元左右。

另外也有个别品类银币是特殊铸造工艺和材料等原因,导致刚铸造出来时就品相差、钱文模糊不清。如:袁大头天津版、云南币、吉林币等。

品相差的银元收藏,适合中低档银币收藏者。高磨损、差品相的银元,价格一般较低,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的。如果购进了这样的银元,一定要保存好品相记录,将来升值时,还可按高品相的银元价格出手。因为将来可能就难买到这样的高磨损银元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