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怎么欣赏?
首先,兰亭序是行书不是草书(虽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草书的代表作); 其次,这个帖里字的大小并不完全一样——有些字比较大,比如“之”“不哀”等,而诸如“或”这种就很小。这很正常,因为行书写法每个字的结构没有草书那么明显,所以为了美观和协调,行书中会有大小不同的字(当然也受笔势的影响,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些大小变化都是正常的,而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有“错别字”…… 最后,从技术上讲,这个帖里有相当多的连笔写法,这在今天的行书里也很常见了,但放在那个时代就是创新的笔法了……还有所谓的“横折钩”,其实这个在现代的书法创作中也经常使用,只不过一般写作“横折弯钩”或者“横折折钩”——这就是把右边的竖画写短,然后拐一个弯连接到下一笔的起笔处。总之这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笔法。另外这个帖中很多笔画都带勾,这也是创新的手法。而且大家别忘了,这个帖是“祭侄文稿”以后的作品,王羲之一生都在追求突破和创新,所以他的很多作品包括这个《兰亭集序》本身也都是有创新的。至于为什么后世很多人不喜欢这些新东西,呵呵。。。
关于这个帖,我认为它确实是一个佳作,但要说它是“天下第一行书”就有点过了。我个人认为这个称号应该给《祭侄文稿》。这个贴的篇幅很长,有很多评论家认为其价值超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觉得这种说法太夸张了点)。我只能说这两件作品的风格不同,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吧。 我再说一下我对书法的看法。如果单论技法的话,当代的书法家要比古代的书法家强多了,但是当代人的书法水平却比古代人要差远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代的人要接触大量古代的书帖,还要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在技法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他们都很会写。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人可以很轻易地得到大量古今中外的书帖,但却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去认真练习,这样怎么能进步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评价某人的书法水准如何,要看其所用的技术是否精深,以及用这种技术表达的意境是否到位。光有技术不行,没技术也不行。古人说过“意在笔墨先”,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题主你问这个问题肯定还是对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不太了解的缘故,所以你还是多读一些相关的资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