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以假乱真的翡翠?
说到以假乱真,不得不先从如何鉴定翡翠真假说起。 市面上常见的假货有塑料、压和、染色玉和染胶玉四种。 这几种造假手段相对来说比较低级,容易辨别。 主要判断依据是观察颜色分布的状况,天然翡翠的颜色是由内部向外扩散生长的,而假货的颜色往往是浮于表面的。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有些商家会将劣质玉石或者玉胚进行简单的抛光打蜡,使其表面看起来更为光滑润泽,以此冒充高档的翡翠成品或者原料。这种虽然也鉴别起来不太困难,但总是能留下一些痕迹。
只要学会这些方法,80%的假翡翠都能被识破,但依旧会存在以假乱真的情况出现。这是因为除了以上四种造假手法外,还有一些技术较为高超的假翡翠,通过肉眼很难将其识别出来。
这些由高仿假翡翠制成的首饰,外表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即使拿到珠宝检测中心去鉴定,也会因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实材质而被告知“结果不确定”。
这类假翡翠大多都使用染色剂和荧光剂等化学制剂,将普通材料制作成接近天然的翡翠质感,再经过打磨抛光处理,使其色泽透亮,质地细腻,肉眼难辨真伪。 在日光下,常会看到蓝色或者绿色的荧光出现在表面;而在紫外灯下,所有材料都会被染色,呈现蓝紫色的花纹。这也是判定真假的一个简单依据。 但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假货都会显示出蓝色的荧光,因此不能单纯的依靠这个特征来判定真假。
由于目前科技的发展,许多假翡翠的制作工序已能够达到接近天然翡翠的程度,所以单凭一些常规的手段已经无法分辨其中全部的真伪。此时就需要借助仪器才能完成识别。
总之,不管怎么努力,总会存在以假乱真的可能性,这不仅是假翡翠的问题,也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