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考官要考中国画吗?
我倒是知道点关于宋代画学的情况,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宋代设立了一个专门管理书画的机构——翰林图画院,地位等同于其他翰林院。里面的人被称为“翰林画工”或“画师”(《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中一个)。这些“画师”的身份多是出身民间的画艺高超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没参加过科举,甚至没读过书。但既然能在“文人之末”谋得一个职位,自然是有过人的绘画技巧。
比如南宋“李唐”,他是北宋末年“花乌院”的高手,南渡后进入翰林图画院,工笔画鸟兽、山水,尤善画竹,作品多藏于宫中,他本人也是深受宋高宗喜爱的一个“画师”。 李唐还有个同名的孙子,也是画家,不过这个孙子可不如爷爷那么受宠,所以生活比较清苦,为了生计也为了出名,到处送画求仕,结果官没做成,反惹一肚子气。
又如南宋“马远”“夏圭”,这都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也都是“文人之未”出身。 马远的父亲就是个职业画画的,因为职业关系,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做个小吏。马远从小随父学习绘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画技更高,还加入了一个很讲究艺术的文人团体——“紫阳道院”。虽然绘画水平得到极高赞誉,但是“紫阳道院”有个规定:只认字不认人。即使你画技再高,要是一个字都不认识,照样没有出路。马远虽然画得好,但是大字不识一个,所以在“紫阳道院”一直混得很一般。
后来马远年纪大了,回到老家苏州养老。虽然是个退休老干部,但是喜欢画的人还是记得他的名字,找上门来求他画个像。马远很高兴有人欣赏自己的作品,但前提是得先看上他的画像,才肯动笔。于是来人取出一幅已故贵人的肖像,请马远参照画一张。马远看了看画像,摇头说:“画得不好看,我没法画。”来人再三央求,马远才答应试一下,但是要求来人回去把那幅画像挂起来,并照此再备一张白纸,然后第二天早晨再来取画。次日,马远拿出两张纸交给来人,并说明情况: “我头天看了你的画像,按照画像中人的样子画了这张脸,又参照你的年纪,画出了这一张发鬓和眼角的白丝;但是因为你画像中的衣服是黑颜色的,我无法在衣上用颜色加以区别,只好在衣袖边上做了些许点缀,以此区分。如果你嫌不好,我可以再把两边的衣服各画多一点……”
这个“文人之末”的马远,即使到了晚年,依然过着清苦的生活,连画画都要看人脸色,真是可怜可叹! 再说夏圭,和他祖师爷李唐一样,也是个“画鬼魅人物”的高手。据说有一次金主完颜亮看到夏圭的一幅画后,顿时被画中的景色深深吸引,于是派人询问作者姓名。可是问遍整个图画院,居然没人承认,原来夏圭怕被别人夺了自己的饭碗,故意隐匿了姓名。后来完颜亮亲自召见夏圭,问他究竟叫什么名字,夏圭这才透露自己姓“夏”,于是得了外号“夏半边”。
至于宋朝其他的“画师”,生活情况大都类似,穷酸落魄是标配,偶尔得志也是昙花一现。在这个时代,文艺确实是没有出路的!